说起峨嵋路,许多“老虹口”不会感到陌生,这是位于虹口区的一条老马路。长期以来,这条马路有两个名字,有用“峨嵋路”的,也有用“峨眉路”的,造成路牌、交通指示牌、门牌名称不统一。最近,有市民发现长期沿用“峨眉路”的交通指示牌已经改为“峨嵋路”了,那么,这背后究竟是什么历史原因呢?这条马路的路名写法最后会统一吗?
本期新闻晨报·周到《上海会客厅·山海经》节目,邀请到的嘉宾是上海市测绘院的张渊源先生,他近年来一直从事地图文化研究工作,来听听这位嘉宾聊聊关于峨嵋路以及上海路名的故事。
[两种写法]
道路指示牌终于改了
2020年9月份,资深媒体人、城市文化研究者周力偶然从虹口海宁路吴淞路的人行天桥下来,来到小时候他经常走亲戚的峨嵋路,发现天桥上看到的指示牌和马路上的路牌写法不一致:指示牌写的是“峨眉路”,路牌则是“峨嵋路”。
回来之后,周力在其公众号写了一篇文章《峨嵋路?峨眉路?》,分享了见闻。在周力看来,“峨嵋和峨眉是同一地名的不同写法,怎么写都可以,只是同一条路,差几十米的位置却有两种写法,说不过去。”
今年4月上旬,周力到虹口办事,在天潼路他发现一块修改过的指示牌,有“峨嵋路”三个字,在海宁路吴淞路天桥处的道路指示牌也改成了“峨嵋路”。
道路指示牌目前和路牌统一了,但峨嵋路上还有一些明显与路名不统一的地方。节目组和嘉宾最近来到峨嵋路上一处居民大院,发现公告栏当中两张通知,一张写“峨嵋路”,另一张写“峨眉路”。
最有意思的是在一家小饭店门口,同一家店两块门牌写法居然不一样,一个金黄色的门牌写“峨眉路”,另一个绿色门牌写“峨嵋路”。对于两块门牌为何写法不同,老板娘和服务员也解释不清。
[对话嘉宾]
这种情况还是很罕见的 (张渊源:就职于在上海市测绘院,长期从事上海地图的文化解读和挖掘工作)
新闻晨报·周到:这次我们一道探访的这条小马路有什么历史故事吗?
张渊源:峨嵋路,规模不大,全长也就800米不到,在上海并不起眼,但是在虹口区及周边一带,峨嵋路的知晓度不算低。峨嵋路沿途地标和老建筑主要有北虹高级中学(原圣芳济学校)、须藤医院旧址等。峨嵋路的余杭路至汉阳路一段,在筑路以前是一条小河浜,这条河浜可通虹口港,在今汉阳路处有一个弯道,俗地名叫做“杨家湾”。
新闻晨报·周到:据说,解放之前的老地图上标的路名使用过峨眉路,后来为什么改为峨嵋路了呢?
张渊源:峨嵋路最初筑路于20世纪初,当时叫“密勒路”(Miller Road),以外籍人名命名。1943年,汪伪政府“收回”租界后,对上海原租界和越界筑路区域以西文命名的道路进行了更名,密勒路也位列其中,密勒路更名为峨眉路。我们查阅当时的文件,是写作“峨眉路”的。
在路名变更的次年,即1944年出版的《上海市新改路名挂图》上,可以清楚地看到“峨眉路”的标注。不过,在1946年中国史地图表编纂社编制的《上海市街道详图》中出现了“峨嵋路”的写法。同样是1946年编制的,由国光舆地社出版的《上海地图》上却仍然标作“峨眉路”。这么看来,这条路“一路二名”由来已久。
在1949年以后的资料,特别是公安系统编制的资料里通常用的写法都是“峨嵋路”。如1951年大公报出版的《新上海便览》第379页,市公安局编印的1975年《上海市里弄俗称汇编》第362页、1984年《上海市路名册》第126页等都清一色地写成“峨嵋路”。户籍部门在编订门牌号时,使用的都是“峨嵋路”,至今在峨嵋路沿线随处可见。“嵋”字被写进了户口簿,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新闻晨报·周到:一条马路有两种不同名称写法,这种情况在上海应该很罕见吧?在您看来,峨眉路名称为何能使用至今?
张渊源:同一条马路有两种不同的叫法写法,这种情况在上海是很罕见的。杨浦区的民京路,在上世纪90年代进行规范以前,出现过“民京路”“市京路”两个名称并用的情况,当时还上了上海电视台著名的栏目《智力大冲浪》,成为一时热议话题。不过峨嵋路与民京路相比,纠结的点只是在一个同音字上。“峨嵋”是旧时的写法,古籍中就有见到。
新闻晨报·周到:之前有市民发现在早期出版物当中,还有道路指示牌和马路上的路牌写法不一致,造成这种现象原因是什么?
张渊源:地名管理部门始终按照1943年更名为峨眉路的文件中写法贯彻下来,而公安系统后来始终认定峨嵋路这种写法。因此出现了门牌和交通指示牌上路名写法不一致的情况。
1950年代后期,为了推行简化汉字,国家有关部门曾经对一些较为难写的地名用字予以更改,如峨嵋山改成了峨眉山;醴陵改成礼陵。巧的是,上海虹口有峨嵋路,也有醴陵路(2004年注销)。醴陵路自始至终没有更改写法,事实上也没有必要,峨嵋路也是同样的,公安系统一直延续了下来。
新闻晨报·周到:目前附近的道路指示牌已经更新为峨嵋路,你觉得这条马路上的门牌名称会统一吗?
张渊源:会的。之前峨嵋路已经被做进了路牌,和门牌一致(目前个别门牌用字还不规范,出现了“眉”字),交通指示牌之前长期沿用“峨眉路”,现在也改“峨嵋路”了。既然路牌用的是“峨嵋路”,只要把所有的“峨眉”都改成“峨嵋”,就能实现写法上的统一。
新闻晨报·周到:在你这些年的地图工作当中,关于马路名有什么有趣发现?
张渊源:市属公路的名称,在外环线内外会出现两种“后缀”名称。比如沪太路和沪太公路、沪闵路和沪闵公路、沪南路和沪南公路等。这些路实际上两个名称所指的是同一条路。也有一些路,后缀通名“路”和“公路”不同,专名相同,但却是两条完全不相关的路。比如:九江路和九江公路、宝安路与宝安公路、四平路和四平公路、金海路和金海公路、东川路和东川公路等。
文/晨报记者 严峻嵘
图/晨报记者 何雯亚 见习记者 陈燕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