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要恭喜香港天后郑秀文提名十次终于扬眉吐气地从爱她的好友刘德华手中接过宝座,成为中国香港金像奖影后,一时间不管是不是她的死忠歌迷、影迷,但凡对香港文娱圈有所了解的,大概都会感同身受到这份来之不易,不容易的喜悦。在此之前,导演杜琪峰骂也骂过了,郑秀文遭遇过的劲敌从张艾嘉到杨千嬅,从张曼玉再到章子怡,无不功成名就,与香港电影黄金时代渐行渐远,只有这个昵称“三米”,年过半百的精瘦女子,还以硬净心气去拼去搏。在颁奖礼上,她提名的电影名是《流水落花》,她兴起还唱了一段名曲“我等到花儿也谢了”,落花的隐喻是韶华已逝,而郑秀文偏要改写为扎根为果。冲这一点来看,本届香港金像奖没有郑秀文就没有看头,两者双向奔赴为衰微的港片挽尊了。
围绕郑秀文与金像奖的爱恨交缠,恐怕最核心的讨论就是郑秀文的演技到底怎么样,她在港产影后中的段位是什么?
至少对于我来讲真实的回答就是,就在港产女演员的阵营里,她的天资与产出的成果也不过是中人、中段位。她能够成为今时今日的影后,其实是附加了不少的情感分、恩义分。恩情的部分就不说了,个中渊源实在有点复杂,折射了香港电影人的尴尬与倔强。就事论事,客观去讲新晋影后的演技,其实是需要有一点得罪人的勇气的。
香港好戏的女演员绝少学院派,主要有两个类型,一个类型是天资与悟性极好,颜值本身就是演技的一部分,就好比梁朝伟的眼睛,哪怕对着马桶发呆,你也感觉他好像有很多情绪,张柏芝、袁咏仪以及从宝岛台湾中途杀过来的舒淇都是这样的,郑秀文跟她们比,型当然是型,可也看得出人工包装的味道有点重,灵气自然也就欠奉了;另一类则是在片场剧组里摸爬滚打,熬过大夜,被导演骂过折磨过,突然打通任督二脉,爆发式成长的影后,那张曼玉就是这样的天花板存在,还有大家熟悉的惠英红就是这样。极个别的影后属于善于藏拙,打一枪换一个地方,逮着特别适合自己的角色干一票奖杯就潇洒玩儿去的,比如叶童、李丽珍等等。从类别来看,郑秀文是第二类,走的是奋斗努力挂。很多人说她从歌手刚一转型就提名最佳新人奖,很快就提名影后,有一年甚至有“五进三”的威水提名史,但为何全部落空呢,说到底一个是对手太强,《孤男寡女》输给《花样年华》的张曼玉太正常了,后者可是国外某电影杂志评价的世纪十佳影片啊,然后继续输给张艾嘉、章子怡等,也都说得过去。最关键的其实是,她状态最好的角色上限已经出现过了,就是跟杜琪峰的合作,导演特别能够发掘她身上孤独、疏离、敏感又有点神经质的魅力,但是你要深掘下去会发现,人物还是缺一些弦外之音,角色内核依然是都市爱情的套路,让郑秀文去表现一个城市一群人的流转是很难的,因为她的星途和舞台太过于活色生香,是在平民生活之上的。而最近几年的作品,《花椒之味》还有《流水落花》是真正意义上的转型,去塑造平民女性的角色,后面那部我没看,就“花椒”来说表演还是看得出来吃力、刻意,有些为难百变天后了。
同为顶尖歌手的梅艳芳演技是超过郑秀文的,是因为她来自于烽烟滚滚的市井江湖,不用演胭脂扣,她就是,要不然怎么差一点就演了阮玲玉呢。
郑秀文好的地方在于坚持与交足作业,但是遗憾欠缺的是,下一站天后与天后之间是无情也动人的烟火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