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周到FACE

版面概览

上一版   下一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她是新中国第二批女飞行员,82岁驾机三次重返蓝天

“硬核奶奶”带着第9本新书来啦

制图/潘文健

被网友赞为“硬核奶奶”的苗晓红是新中国第二批女飞行员,今年已经是86岁高龄。2019年5月28日,这位老人驾驶泰克南B-10PJ型飞机飞上蓝天,并因此获评“2019十大女性人物”。

近日,苗奶奶来到上海开展非凡演讲系列活动,走进企业,走进高校,走进书店,用她的亲身经历讲述自己的飞行故事。9月13日下午,作为特邀嘉宾,苗奶奶携手同是老兵的老伴何孝明,走进上海市妇女儿童服务指导中心(巾帼园),分享女飞行员故事,并赠送书籍。

|两本书影响一生,从女飞行员到女机长

苗晓红1937年出生于山东临朐,她的蓝天飞行梦始于幼时,《一个女领航员的笔记》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两本书影响了苗晓红的一生——一本让她萌生了要当飞行员的梦想,另一本激励了她奋斗终身的抱负。

1950年6月,苗晓红考入山东省立济南三中,这是一所名校,也是省重点中学,她在这里度过了中学六年。1956年的春夏之交,苗晓红已经完成毕业考试,正在准备高考时,空军来学校招收飞行员,对象是应届高中毕业生。苗晓红早就崇拜飞行员,读初一时,她就在日记本上记录了新中国第一批女飞行员的首飞典礼。高二时,她阅读了一批反映苏联女飞行员的书籍与文章,其中《一个女领航员的笔记》是她最喜爱的课外读物。当时报名的学生很多,苗晓红也报了名,最后她体检合格,成为全校唯一一位通过体检的女生。

1956年的夏天,苗晓红进入徐州空军的第五航空预备学校。成为空军学员后,苗晓红开始经受艰苦的训练。最终,当初一起进预备学校的140多个女学员,经过筛选淘汰,只有21位学员最终成为了飞行员,这就是新中国历史上的第二批女飞行员。

作为女飞行员,苗晓红长空翱翔三十多年,先后担任机长、师训练参谋、飞行大队副大队长。她飞过多个机型,执行过无数次重要任务,遭遇多次极限飞行,但凭借“女飞精神”和高超的飞行技巧,一次次出色完成任务。

1979年开始,为了缓解民航运力不足问题,部队派部分飞机和机组执行民航航班任务。1980年,苗晓红在一次执行飞往广州的任务时遇到了雷雨。当时飞机上有100多名国外乘客,油门已经减到下滑落地的小功率状态,低云和大雨突然覆盖了机场,根本看不到跑道。苗晓红果断把油门推到全功率位置,一面拉杆爬升,一面通知机组成员:“复飞!”飞机钻进乌黑的云层,在紊乱的气团里颠簸。苗晓红紧紧握住驾驶盘,最终凭借多年练就的雨天着陆的本领,让飞机在狂风暴雨中安全平稳地降落。

飞机降落之后,苗晓红在乘务长的引领下走进客舱。苗晓红一露面,乘客一个个都呆住了,都用惊异的目光盯着她,显然他们都不相信苗晓红是机长,因为当时民航还没有女飞行员,更没有女机长。乘务长一见这情景忙用英语介绍道:“这位就是大家要见的机长,苗晓红女士,全天候飞行员。”她话音刚落,客舱里顿时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82岁“硬核奶奶”重返蓝天

在整理各国女飞行员资料的时候,苗晓红发现外国有些女飞行员80多岁还在飞行。例如美国女飞行员埃德娜80岁参加飞行比赛,在飞行表演中拿了四个单项第一。

“我们中国女飞行员不比她们差,中国是‘女飞’大国,不能留下无高龄‘女飞’的空白。再说,知行合一是读书的最高境界,我不能光学不练,不能只当‘女飞精神’的宣传员,更应当‘女飞精神’的践行者。”苗晓红萌发了重返蓝天的想法。

飞行员对身体素质的要求极高,而各项身体机能都会随着年龄增长而退化。为达到飞行要求,苗晓红每天要求自己步行几千步,练习臂力,保持心脏的稳定。三十年没有接触过飞机驾驶,苗晓红将自己要驾驶的飞机机舱的仪表盘用笔全部仔细画了下来,并且每天抱着它进行记忆。

经过半年多身体恢复训练,在华安通航公司的支持下,2019年5月28日上午,82岁的苗晓红驾驶泰克南B-10PJ型上单翼轻型飞机重返蓝天。

2019年11月,苗晓红应邀出席了国际女性飞行员大会。在现场,苗晓红满头银发但却依旧精神抖擞的身影引人注目。她驾驶飞机在各国女飞行员的共同见证下,在成都的上空再次腾飞,向世界展示中国高龄“女飞”的风采。9月13日,苗晓红在上海巾帼园的演讲当中谈到:“我下来的时候,所有的外国女飞行员都给我鼓掌,因为眼见为实,真的看到我飞上去了,安全飞下来了。”

苗晓红告诉晨报记者,如果算上当年5月21日在石佛寺机场试飞的那次,2019年她一共飞了三次。

|退休后用笔杆子继续奋斗

1988年12月,51岁的苗晓红接到了停飞的命令;1989年5月,苗晓红正式退休,结束了33年的军旅生活。退休对每一位热爱事业的人来说都是一道坎儿,苗晓红就怕自己闲下来,她决定把自己的飞行经历变成文字记录下来。《我是蓝天的女儿》就是她的自传,在出版后获得了很多读者的喜爱。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中国的女飞行员,她萌生了为中国第一批女飞行员写书的想法。为真实取材,她经常千里跋涉,去往全国各地寻找第一批女飞行员。为了让《共和国首批女飞行员》这本书的历史资料更详实准确,资料收集、采访写作长达8年之久。2011年,《共和国首批女飞行员》正式出版。

此后,她又与老伴合作相继出版了《女飞行员》《女飞行员之恋》《女人的天空》三部长篇小说。为了填补我国没有中外早期女飞行员历史书籍的空白,从2008年开始收集积累资料,两位老人先后走访我国20多个大中城市,搜集了不少珍贵图文资料。经过近10年的努力,终于完成了《一代天娇——中外早期女飞行员史话》的创作。

苗晓红这次来上海带来了她的第9本新书《蓝天的女儿》。创作这本新书时,她一边接受癌症治疗,一边坚持写作。9月13日演讲当天,主持人和台下读者互动时设计了一个问题:苗奶奶开始写书文学创作的原因?A.热爱;B.使命;C.感恩;D.养老;E.传承。

答案是ABCDE全选。苗晓红对此解释说:“原因有五个。一是热爱。我是蓝天的女儿,择其一业,终其一生,我一辈子都不愿离开蓝天。二是使命。我有着60多年的党龄,亲身参与、见证了中国女飞从无到有,从有到强的发展历程,如果我不把所知道的‘女飞历史’留住,不将一大批蓝天女英豪的故事讲出来,这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可能如炊烟般消失,退休后用笔杆子继续奋斗,是党赋予我的历史使命。三是感恩。我由农村的一个穷丫头,成为一名女飞行员,全靠党和国家的哺育培养,这样的恩情我一辈子还不清。四是养老。虽然养老方式有很多,但文化养老最适合我。写作过程虽然辛苦,却也是受教育净化心灵的过程,还能让我忘却尘世烦恼和年龄。五是传承。‘为历史留书,为女飞立传’,我希望写的每本‘女飞’题材的书,都可作为精神财富传承下去,激励后人。”

文/晨报记者 严峻嵘

图/晨报记者 严峻嵘

受访者提供

新闻晨报

 

内 容 版 权 归 新 闻 报 社 所 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