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头版

版面概览

下一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海已完成92个公交站适老化改造

让老人出行更便捷

制图/潘文健

铺设全龄友好步道、增设无障碍坡道、打造“港湾式”车站……目前,本市已完成92个公共汽电车站台适老化改造。

老年人体验如何?这两天,记者走访多个公交站了解到,对于升级后的车站,老年人纷纷“叫好”,但也存在电动车、自行车“占道”情况。

|铺设全龄友好步道

在中华路、方浜西路路口,通往人行道处有醒目的无障碍坡道,与其相连的是一条黑色的全龄友好步道,上面有轮椅和婴儿车标识。这条步道位于人行道中间位置,两侧分别为盲道和黄色线条,黄线外围则是石砖路面。

路过的周阿姨沿着全龄友好步道步行,她表示之前没有注意到,不过走在上面确实感觉有些弹力,像健身步道,而且和旁边的地砖相比,步道更加平整,应该是为了方便轮椅等通行。

沿着全龄友好步道步行100米左右,就到了公交站。公交站上车点设有弧形扶手,扶手高度约1米,呈Z字型延伸至靠边停车的公交车车门,可以方便行动不便的老人上下车。

市民吴女士也发现,经常乘车的公交站焕新升级了。她在普陀区长寿公园附近上班,几乎每天都需要去长寿路、西康路站乘公交。“以前这里路面凹凸不平,现在重新铺过了肯定比原来要好,也更干净,感觉比原来舒服一些。”

市民陈阿姨偶尔会路过长寿路西康路站,她发现这个公交站和站前人行等待区都增加了无障碍坡道,“对行动不方便、坐轮椅的人群来说,方便多了。”

|打造“港湾式”公交站

在重庆南路、复兴中路公交站,除了无障碍坡道和全龄友好步道等便民设施,还打造了“港湾式”车站。记者在现场看到,这里划出了单独的公交车与出租车停靠点,乘客上下车时更加安全便捷。

据了解,上海正在打造的“港湾式”公交站主要借鉴港口停靠船舶模式,将城市道路旁的公交站台设计成弧形“向内凹”的形状,公交车进站停靠时不会影响其他车辆通行,既畅通了道路,也为乘客上下车提供了安全保障。

国权北路(三门路-何家湾路)的原路面宽度为7米,且“机非混行”,沿线公交车站均为外向路抛式公交停靠站,经常出现公交车停靠而影响来往车辆通行的情况。

为改善老年人出行体验,宝山区将原有“路抛式”公交停靠站全部改建为“港湾式”停靠站,改建后的车站,既满足公交车停靠,又不占用道路资源,有效解决了道路拥堵顽症。

|建议加强“占道”监管

一段步道,一排扶手,一个无障碍坡道……这些适老化改造细微但温暖,有的甚至未被察觉,但已经走进市民生活,让城市出行更便捷。

走访中,记者听到了很多老年人的“叫好声”。但随着这些新设施、新设计的落地,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说起步道,腿脚不便的沈老伯感触颇深:“上海在适老化方面做得很不错,但也有个别占用道路的现象”。

记者在铺设有全龄友好步道的中华路上看到,200米左右的步道上,一处有共享单车停放到了步道内,另一处有共享单车停到了紧邻步道的盲道上。同时,也有人将电动车骑到了全龄友好步道上,反而使得经过的步行市民需要绕开步道行走。半小时内,就有三四个人骑着电动车在步道上行驶。

孙先生也多次遇到“占道”情况,“年轻人还好,但对盲人、老年人来说,很容易绊倒。”

沈老伯表示,这样的“占道”不仅仅影响老年人、残疾人通行,还影响整个城市的面貌,希望能加强监管,让这些适老化设施更好地发挥作用。

晨报记者 潘 文 实习生 周翼灵 摄影报道

新闻晨报

 

内 容 版 权 归 新 闻 报 社 所 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