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学记团

版面概览

上一版   下一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闻晨报学记团·社会观察家研学营

2024春季学期欢迎你的加入

制图/潘文健




(更多详情,请扫码了解)

这个学期,他们在参观当代艺术邀请展中,对话策展人,感受艺术表达的独特性;他们在街头反诈公益宣传中,突破自己,收获自信,提升团队合作、社会交往、抗挫折能力;他们在上海纺织博物馆中,参观体验,协同完成任务单,养成倾听、记录的好习惯;他们在慈善义卖中,实践定价、宣传、销售等商业概念,收获帮助他人的快乐;他们在摄影实践中,学习发现美、欣赏美和创造美,提升观察力和思考力。

每一次实践活动,都有活动前的准备、活动后的复盘,让孩子们习得把控感和自主性。每一次实践活动,都是真实而鲜活的写作素材,他们的不少文章见诸报端。

一个学期的成长和收获,还有很多点滴,就像一颗颗种子,种在孩子们心里。

部分“观察家”老学员家长反馈

家长A

在观察家许多年了,孩子舍不得退出,因为褚老师和其他小记者老师不仅是知识技能的导师,还给予了孩子正确人生观以及价值观的教导。更多时候,老师是孩子的朋友和倾听对象,永远公平对待、真诚以待。在她的小学生涯中碰到这样的老师,很幸运。

家长B

孩子不仅在线下活动中丰富了拓展知识,促进了实践能力,更吸引我的是线上专业教学,持续互动,保障了低年级孩子的课堂专注力,有效促进思考。

家长C

学到一些新闻知识,敢于张口问陌生人。

晨报学记团·社会观察家研习营2024春季学期各阶安排

社会观察家-初阶春季

小记者学本领

社会观察家-中阶春季

小记者善表达

社会观察家-高阶春季

小记者爱思考

★上午班的实践活动时间区间

通常在上午9:30-11:30之间,单场活动时长75-90分钟。例如9:30-11:00或10:00-11:30,届时根据活动具体安排或微调,以实际通知为准。

★下午班的实践活动时间区间

通常在下午13:00-15:00之间,单场活动时长75-90分钟。例如13:00-14:30或13:30-15:00,届时根据活动具体安排或微调,以实际通知为准。

———项目亮点———

官方认证

入选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校外教育质量评测中心发起的首批上海市素质教育优质项目。

双线互动

线上+线下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活动前专题赋能学习+活动中实践锻炼体验+活动后总结经验提升”的循环育人模式,完成能力培养的上升闭环。

能力提升

锻炼勇气、抗挫、自我表达、团队合作、思辨性思维等能力,帮助孩子收获更加自信、阳光的自己。

习惯养成

培养小记者倾听、记录、观察、提问等良好习惯,受益终生。

导师友爱

爱孩子、懂孩子的导师,引领孩子积极向上。

小记者权益

一张《学生记者证》一套采写装备

像记者一样观察记录思考

每位小记者将拥有一本《学生记者证》,鼓励孩子们从这一天开始,像记者一样,去观察、倾听、记录、提问和思考。活动当天,穿上红马甲、带上采访本就出发,在实践中养成专注听、记笔记、勤思考、敢提问的好习惯。

报纸、微信、视频号多平台展示

鼓励孩子不惧表达多样表达

三次线下实践活动,小记者可以在导师的指导下,用文字记录自己的感受,作品有机会刊登在《新闻晨报》学记团专版上。

“上海升学”微信公众号、视频号也会对小记者的活动现场、各类作品进行呈现,鼓励孩子不惧表达多样表达。

学期结业评优,颁发证书

总结进步与收获

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与实践,和过去的自己比,有什么进步与成长呢?学期结业礼上,我们一起来总结。一张证书,是对孩子努力与坚持最好的褒奖。

研习营导师

●褚 帆

青少年社会能力教育专家,儿童心理成长指导师,超过十八年的小记者项目指导经验,先后主持并参与多家少儿媒体小记者项目的课程研发和教学管理。

●陈晓萍

从事青少年社会能力教育十余年,绘本教育指导师,浦东12355讲师。

●陈林野

儿童友好社区议事会辅导员,三年小记者项目指导经验,博物馆优秀讲解志愿者,参与多家小记者项目的课程研发。

记者导师

(排名按姓氏拼音)

●顾文俊

新闻晨报首席记者,国际专栏《顾问》《顾事》作者,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专业本科

●顾 筝

新闻晨报资深记者,复旦中文系硕士,美国里海大学客座教授

●倪 冬

新闻晨报社会新闻部副主任,兰州大学新闻学本科

●孙雯婕

新闻晨报记者,香港中文大学中国研究硕士

●吴 飞

新闻晨报特级首席记者,复旦大学中文系本科

●张益维

新闻晨报首席记者,暨南大学历史学、新闻学双学士,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大众传播学硕士

●张智丽

新闻晨报资深记者,复旦新闻学院本科

新闻晨报

 

内 容 版 权 归 新 闻 报 社 所 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