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个“世界无烟日”来临之际,上海市健康促进委员会办公室、上海市健康促进中心、上海市控制吸烟协会联合开展了上海市民室外二手烟(游烟)相关情况调查,共有10213位市民积极参与,其中近六成市民经常遭遇“游烟”,逾九成市民对“游烟”表示反感,超七成市民表示不能接受“游烟”,多数市民认为“游烟”会造成安全隐患、影响市容环境和他人健康,并倾向于通过立法管控、加强宣传倡导和规范设置室外吸烟点等措施来改善“游烟”情况,拒绝“游烟”已成为上海市民普遍共识。
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在建设健康城市的过程中特别是在控烟领域已取得一定成效,成人吸烟率自2010年控烟立法以来,已下降7.5个百分点至19.4%,法定禁烟场所违规吸烟发生率下降至12.4%,但也存在短板不足,成人二手烟暴露率虽有所下降,但仍达41.6%。
上海市人大常委会于2016年修订《上海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实现室内全面禁烟。随着室内控烟状况不断向好,相对而言吸烟者在室外“随处吸烟”“抽游烟”现象造成的非吸烟者二手烟暴露情况则显得更为突出,引起市民的强烈反响和关注。2023年上海重磅推出“控烟行动三部曲”——室内全面禁烟、室外不吸游烟、吸烟请看标识,在做好室内禁烟的基础上,进一步宣传倡导室外控烟。
为了解上海市室外“游烟”相关情况、对市民生活影响及市民对“游烟”的态度看法,并收集市民对“游烟”管理的意见建议,上海市健康促进委员会办公室、上海市健康促进中心、上海市控制吸烟协会近期开展了市民万人“游烟”调查,结果显示,市民在室外遭遇“游烟”的现象较为普遍。其中,遭遇“游烟”最多的前五位场所分别为室外排队等候区域(如景区、饭店、饮品店等)、人行道、路口红绿灯等候区域、室外游乐场、公交车站、商场及商务楼出入口等。值得关注的是,有近三成的市民在学校门口(如接送学生时)遭遇过“游烟”。
对于“游烟”的应对建议,超六成的市民认为应当加强宣传倡导,逐步形成烟民在室外不抽“游烟”的自觉意识和行为;将一些特定和重点的室外人群聚集场所也纳入法定禁烟范围;“疏堵结合”在室外规范设置吸烟点,并标明吸烟点标识及引导标识;对在室外人群密集场所吸烟和边走路边吸烟的“游烟”行为进行立法管控。
保护市民免受烟草的危害已迫在眉睫,打造无烟城市,建设健康上海,需要人人行动、人人参与,上海市健康促进委员会办公室、上海市健康促进中心、上海市控制吸烟协会向广大市民呼吁:不吸“游烟”,勿做行走的污染源!
晨报记者 陈里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