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歌,代表一个时代。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是我们对解放初期那段艰苦又自豪的岁月的集体回忆。张行的《迟到》则裹挟着扑面而来的1980年代改革开放初的气息,蛤蟆镜、喇叭裤、尖头皮鞋、手提式收录机,“哦,她比你先到”。
再到2001,“城市的高度它越变越快,有人出去有人回来”,《喜欢上海的理由》唱出了一代人的共情。
如今,20多年过去了。
上海仍是歌里那个上海,还是那座以包容与多元著称的城市;但是,上海又已不再是歌里那个上海。
今天的上海细节越来越赞,City Walk遍布老街与新弄,家门口的小马路用灯光打出了诗句;今天的上海温度越来越暖,“熊爪咖啡”从墙洞里递出咖啡,社区食堂飘着老人们钟爱的烟火气;今天的上海梦想越来越燃,街头的拍客和歌手能够登上大雅之堂……
“喜欢上海,有你,有我,有梦……喜欢上海不需要理由。”
在上海解放75周年的日子里,新闻晨报推出这样一首歌《喜欢上海不需要理由》——同样也想诠释这个时代的上海。于是,我们翻遍了记录着这个时代的厚厚的采访本,将里面的万千言语浓缩成一句话:
曾经我们想努力解释,有那么多理由值得你去喜欢上她,但现在,我们只想自豪地宣布,喜欢上海不需要理由。
今天的骄傲,来自于75年前在南京路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的战士,来自于75年来一代又一代上海的奋斗者。他们是今天这座城市一切幸福与美好的起源。
今天的骄傲,来自于这座城市如今越来越注重“以人为本”的发展和治理理念。我们热爱一座快速发展、高度繁华的城市,我们更热爱一座关注每一个人的发展,将所有的繁华与资源,与每个人共享的人民之城。
当然,完成这首歌曲并不容易,我们写下了安福路上端着咖啡的爷叔,写下了黄河路上吃着排骨年糕的老外,这些形象是如此呼之欲出,充满着上海令人着迷的生活气息。谱曲则交给了AI。这是上海最擅长的创新思维,代表未来的人工智能在经过我们数周的训练之后,为谱写上海的城市精神精准赋能。感谢专业的音乐创作人谢湘铭先生,因为同样爱上海,耗时两周为歌编曲。
最后,歌曲的演唱交给了有“上海百姓歌手”之称的罗小罗。曾是一名“沪漂”的罗小罗,已经在上海打拼了19年。从街头弹唱,到走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罗小罗是这座城市里无数逐梦的年轻人的代表,他们用自己的梦想,与城市的色彩相映成辉。
启明星在天际隐去,晨霭布满蓝天。
当全球103家航空公司、来自47个国家、平均每分钟2架次在上海起降的飞机,由东向西,开始在上海上空盘旋,准备降落在两大机场时,眼帘中无比壮阔的景象,会让飞机上的人们——不管是熟悉的还是初来的,产生刹那间的震撼——浩瀚的、纯蓝色的、带有一层轻雾的大洋,到此戛然而止,无垠的、雄伟的、绿色或黄色的大陆,开始向前展开,闪烁着万千光点的超级大河——长江,让大洋和大陆,完美地契合为一。
而比江海之汇的城市远景更令人震撼的,是这座城市里的每一个人,每一份生活,以及这座城市对每一份不同的、努力的、活色生香的生活的关照。
这是一座让我们与梦想干杯的城市,这是一座让我们恋上她的城市。今天,75岁的新上海,崭新的篇章正在开始,相聚上海,喜欢上海,不需要理由。
吴飞 沈坤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