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焦点

版面概览

上一版   下一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篇 

几代人的共同回忆西郊公园70岁啦!大象“版纳”雕塑落成、70年回顾展

一大波回忆杀来了



5月,陪伴几代上海人度过美好童年的西郊公园70岁了。5月30日,在“六一”儿童节即将到来之际,上海动物园全新的主入口亮相,标志性象鼻头依然保留。园内,上海动物园70周年回顾展、专题摄影展、鸟类版画展、动物主题集邮展等对游客开放,园内明星动物——亚洲象“版纳”和孩子们的青铜雕塑也掀开了红盖头。老照片、老物件、熟悉的动物……重返故地的上海动物园老职工、老游客都不禁陷入年轻时的回忆中。

从白纸开始探索动物饲养

如今能看到近470种动物

30日当天,游客沈女士带着3岁的外孙女来逛动物园,提前过“六一”儿童节,看到导览图上那么多动物展区,一时间竟不知从哪个展区开始看,“我们小时候来西郊公园,根本没有那么多展区和动物,就记得一个象宫。”

时光回到70年前。1954年5月25日,上海西郊公园正式对外开放。1980年,上海西郊公园更名为上海动物园。建园之初,动物园只有30余种40多头动物。

如今,上海动物园有近470种、5000多头(只),其中一级保护动物近70种,二级保护动物近200种,涵盖了从鱼类到哺乳类,从国内到世界不同区域的主要代表性物种。

这些动物中,华南虎、黑猩猩、斑嘴环企鹅、金丝猴、猩猩、大猩猩、长颈鹿等50多种动物是上海动物园的优势种群,国内其他动物园的长颈鹿、华南虎等多种动物都是上海动物园繁殖的后代。

众多动物种类中,灵长类动物是上海动物园在全园最具特色的动物种群,物种、数量、繁育都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上海动物园负责人介绍,建园至今,上海动物园已成功繁育240多种野生动物,其中东方白鹳、扬子鳄、赤斑羚等近50个物种属国内首次繁殖。大猩猩、猩猩、黑猩猩、长臂猿的成功繁育是国内唯一实现四大类人猿都有繁育的动物园,为我国濒危野生动物圈养种群的发展和濒危物种基因多样性保护做出了贡献。

对于动物繁育,今天回到动物园的退休职工——鸟类“繁殖大师”杨天春深有感触。上海动物园的第一只企鹅就在他手上孵化出来,“以前,很多动物的饲养、繁殖都没有资料可查,只能靠老一辈饲养员在实践中摸索,从一次次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然后把经验传授给年轻饲养员。”

70年来,上海动物园一直延续着“传帮带”的传统,年轻饲养员管年长饲养员叫“师傅”,“师傅”一词在动物园有着沉甸甸的含义。昨天,凝聚着一代代饲养员们汗水与智慧的“成长日记”——《我在西郊养动物》与读者见面,近70个故事呈现了一个真实、立体的上海动物园。

亚洲象版纳“回来”了

多个展览勾起童年回忆

昨天,上海动物园的明星动物——亚洲象“版纳”和孩子们的青铜雕塑正式落成,看到栩栩如生的版纳,养过版纳的饲养员、见过版纳的老游客都不禁为这头伟大的象妈妈点赞,也为她的年老离去而再度感伤。

上海动物园与亚洲象有着不解之缘。1954年12月,7名科技、饲养人员去云南西双版纳考察,长途跋涉,历时半年,历经千辛万苦,才将傣族人民送给毛主席的大象“南娇”运回上海,开启了上海动物园动物饲养繁育和展示的历史。

1972年5月,亚洲象“版纳”来到上海动物园,成为动物园象宫第二代女主人,并与“八莫”结为伉俪,共生育了8个子女。更值得歌颂的是,版纳从1978年诞下第一胎——女儿“依纳”之后,为了悉心照顾孩子,从此不再躺下睡觉,而是一直靠墙站立睡觉。这一站就是整整40年。

2018年11月25日,在上海生活46年后,版纳去世,许多游客在网络留言表达悲伤与不舍之情。

为了纪念“版纳”,上海动物园为其修铸了纪念雕塑,“版纳和她的孩子们”青铜组雕塑坐落在象宫广场,游客可以前往参观。

与此同时,上海动物园推出了多项70周年主题活动和展览。象宫广场上,设立了“与爱相伴、从心出发”上海动物园70周岁生日打卡活动。市民游客可在活动现场敲章打卡,参与问答环节领取纪念明信片。园区内还有多处特色款动物章可供打卡,图案包括上海动物园特色动物扬子鳄、大猩猩、华南虎、大熊猫、金丝猴等。

科教馆内,有建园70周年回顾展,通过一个个故事讲述上海动物园70年来对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观念转变、技术革新。

上海动物园建园70周年专题摄影展,则集中展出市民拍摄的摄影作品,许多画面都很精彩。

“探秘鸟类之美——约翰·古尔德版画展”,展出约翰·古尔德鸟类版画作品,通过细腻的笔触、明艳的色彩,游客可以感受到十九世纪初动物世界的神奇魅力。

“上海动物园建园70周年集邮展”,汇集了集邮爱好者精心编组的12部24框邮集作品,游客可以通过邮票的形式领略珍稀野生动物的魅力。

成立长三角动物园联盟

共同推动动物保护和教育

当天,上海动物园、南京红山森林动物园、杭州动物园等12家动物园共同成立长三角动物园联盟,将进一步深化野生动物综合保护、保护教育、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合作与交流,在人才培养、种群管理、技术提升等方面互为支持、协同发展。

多年来,上海动物园与国内外多个动物园都保持着合作与交流。比如,2015年,上海动物园和南京红山森林动物园首次开展猩猩合作繁殖,上海动物园的“猩娘”“律律”和南京红山森林动物园的“猩郎”“小黑”修成正果。

30日,来自上海动物园、大阪天王寺动物园等国内外动物园的业内人士围绕“致力于建设友好型动物园”主题,从“动物友好、环境友好、游客友好、儿童友好”四个角度,探讨如何在设计动物园展区时既考虑到动物福利保障,又兼顾公众教育、动物行为展示及环境教育等需求。

文/晨报记者 郁文艳

图/晨报记者 郁文艳 上海动物园

新闻晨报

 

内 容 版 权 归 新 闻 报 社 所 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