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说法

版面概览

上一版   下一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篇  下一篇

聚焦劳动教育,打造崇明区堡镇中学“崇”教育名片


长期以来,崇明区堡镇中学坚持将劳动教育作为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逐步构建了以学校为主导、家庭为基础、社会为支撑的“三园”劳动实践活动课程体系,贯通了开放协同、评价科学、保障有力的劳动教育工作格局。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渐形成了具有堡中特色的资源、课堂及平台三位一体的劳动教育系列课程体系。

■特色“崇”资源:挖掘“乡土”生态教育 学校以乡土生态文明为主旋律实施劳动教育,结合乡土资源的优势和特点,不断挖掘“崇”资源,拓展劳动教育课程的广度和深度。依托崇明宝岛独特的区位优势,将新村稻米文化中心、瑞华果园、竖新镇惠杰果蔬专业合作社、东平青少年社会实践基地等具有“崇”特色的乡土资源绘入学校资源图谱,将“劳动教育”小课堂和“思政大课堂”深度融合。学生们在行走的“思政课堂”中,了解家乡崇明特有的三农、生态及和美乡村发展新面貌;在学思践悟中,亲身感受家乡崇明的巨大变化,感叹伟大祖国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特色“崇”课堂:延伸“大课堂”实践教学模式 学校开发“三园”劳动教育课,通过校园、田园、家园三个维度的劳动场所,立足校园,辐射至田园,服务于家园。美术教学走出教室,学生们以落叶作画,将平凡的落叶呈现出了惊人的艺术之美。美术教学实践的成功范式启发了课堂教学与劳动教育相融合的新思考:在课堂教学中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形成延伸“大课堂”实践教学模式,形成具有项目化特色的劳动教育“大课堂”格局。

■特色“崇”平台:数字赋能助力青春成长 学校借助互联网平台,以数字赋能劳动教育,形成了集学习资源、交流展示、多元评价为一体的堡镇中学劳动教育平台。平台呈现特色校本教学资源,现已上线“劳模大讲堂”模块,该模块以“新闻课堂”的形式,讲述八位劳模的工匠精神与劳动故事。同时,平台以“积分广场”的方式对学生劳动教育情况进行多元评价。

新闻晨报

 

内 容 版 权 归 新 闻 报 社 所 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