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地产

版面概览

上一版   下一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篇 

社区“微改造”提升“家门口”的幸福感


文/孙 鑫 何欣懿

如何将社区“边角料”空间焕新升级,通过“微改造”提升居民生活的幸福指数?本期,城市可阅读专题聚焦黄浦、徐汇、闵行等区,看如何用活、用好城市中的“犄角旮旯”,让社区“微改造”给居民生活增加幸福感。

黄浦:不失烟火气的街区更新

西凌家宅路,这条东起西藏南路、西至制造局路、全长约333米的骑楼街,曾是沪上著名的“小金陵路”,以其独特的烟火气息和丰厚的历史底蕴闻名。随着半淞园路街道“一街一路”项目的启动,西凌家宅路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此次更新在保留街道独特韵味的同时,注重改善硬件设施,增加居民活动空间,并推动多元主体参与街区治理,以解决街区存在的矛盾和治理难题,让这条老街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

经过改造后的西凌家宅街区如今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那标志性的骑楼街。通过设计师的精心改造,街道外立面粉刷上了清新的鹅黄色,这抹亮丽的色彩成为了西凌家宅街区的视觉标志,特色地刻、灯光装置、景观绿植以及设计独特的休憩座椅成为这条路上新的风景线。骑楼的架空结构巧妙地拓宽了居民消磨时光的公共空间,同时让原本杂乱的空调外机也被巧妙隐藏,保证安全的同时也提升了美观度。除了骑楼街的改造,街区还巧妙镶嵌了五个口袋花园,取代了曾经的闲置边角空地,供居民休憩和娱乐。这些变化不仅让马路的外观“重获新生”,也吸引了更多居民走出家门,让浓郁的烟火气弥漫整条马路。

徐汇:城市记忆在漕溪北路的有机延续

上海市政总院与LAB D+H SHANGHAI携手,共同承担起徐汇区漕溪北路“美丽街区”景观道路提升工程,标志着该区域将迎来一次历史与现代交织的华丽转身。该项目位于徐汇区徐家汇街道,北起虹桥路,南至零陵路,涵盖地面铺装更新、沿街立面改造、小区出入口升级、围墙美化、店招店牌换新及绿化景观升级等核心内容。此次设计旨在打开街区界面,整合沿路公共空间系统,在串联历史建筑的同时,打造更加整洁美观的街区空间序列。旨在串联徐汇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体现出古今交汇、文化智慧并存的徐家汇门户轴线。在改造过程中,设计团队通过拓宽绿化种植池、将店前台阶改为坡道以消解高差、设置沿街口袋空间、更新绿化形式等措施,为市民增加了更多休憩空间,让这条历史悠久的街道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此次“美丽街区”改造项目将成为徐汇区乃至上海市城市更新与历史文化保护相结合的典范之作。

闵行:闲置楼顶化身屋顶花园

闵行区浦锦街道在“15分钟社区生活圈”建设中,巧妙地将社区“边角料”空间转化为居民公共活动空间,开辟了社区治理新篇章。

滨浦七村,过去这里的中老年居民最喜欢聚在一起聊聊家常,可由于小区公共活动空间面积的限制,这样的场面总是略显局促。可这个以中老年居民为主的动迁小区近日迎来了一项创新举措——将闲置的楼顶空间改造成“屋顶花园”。小区内原本空置的250平方米楼顶空间,如今成了居民们热议的焦点。经过居委、业委会、物业与居民的深入沟通以及不断地倾听民声,大家一致同意将这片空间打造成独具特色的“屋顶花园”。后续的实际建设过程中,浦锦街道的居民们践行“我的花园我做主”的自治理念,主动参与“屋顶花园”的设计与建设,大到花园布局,小到墙面彩绘,都来自居民们的头脑风暴。更为特别的是,小区内召开了一场为“屋顶花园”设置的儿童议事会。社区工作人员鼓励参会的孩子们从儿童特有的视角出发,为“屋顶花园”项目献计献策。孩子们的热情与创意被充分激发,从命名到陈设布局,无不透露出童真与想象力。此举旨在将“屋顶花园”打造成一个温馨、和谐的亲子共享空间,让孩子们在玩耍中学习,大人们在陪伴中感受欢乐,和孩子共享寓教于乐的时光。

目前,这个“屋顶花园”虽处于初级阶段,但已成为居民们休闲娱乐的新去处。未来,随着花草蔬菜品种的丰富和科普讲堂的开设,这片空间将承担更多功能,如相亲活动和共享菜园等,旨在吸引不同年龄段的居民参与,将其打造成为全年龄段的公共空间。

新闻晨报

 

内 容 版 权 归 新 闻 报 社 所 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