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头版

版面概览

下一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篇 

雨水刚结束,上海今起再进“烧烤模式”

极端最高38-39℃,台风也在酝酿中

图片/视觉中国 制图/潘文健
视觉中国

暴雨-高温-暴雨-高温……

这个夏天,上海的天气似乎总在暴雨和高温之间来回切换。“暴力梅”的记忆尚未远去,前一轮高温的酷晒还历历在目,从10日开始的本轮降水也令人印象深刻。而随着雨水在昨天趋于结束,今天,新一轮高温又要来了。

|高温热浪再次袭来

上一轮高温有多持久?

7月2日至9日上海出现连续8天的持续高温天气,其中有5天最高气温超过37℃,7月7日出现极端最高温度39.6℃。

10日开始,大气环流形势调整,本市进入一段多雨期。10-12日出现连续大雨到暴雨过程,中北部地区普降暴雨。此次过程中日降水量最大出现在6月19日,为134.5毫米。

随着副热带高压再度增强,气象部门预告,16日起本市将出现持续高温天气,从35℃逐渐往上升,19-21日极端最高温度可达38-39℃。防暑降温工作不可松懈,谨防热射病。

由于持续高温,大气中不稳定能量增加,午后易出现局地雷阵雨,可能伴有短时强降水和雷雨大风等强对流天气;其中18日将有较明显的雷雨过程。

|台风活动要开始了

每逢七、八月,都是台风活动兴起的高峰。

中央气象台中期预报来看,7月中旬中后期,可能会有1至2个台风生成。

目前,在南海有热带低压存在,也就是台风胚胎。

预计该热带低压将向西北方向移动,强度变化不大,之后趋向越南东部沿海。

上海中心气象台表示,该台风胚胎对申城天气无影响。

另据GFS(全球数值天气预报模式)估报:7月下旬或许会有台风在西北太平洋生成,不排除后期在副高引导下接近华东。但由于时间还比较“遥远”,目前还看不真切,后续有待继续观察。

今年此前已有两个台风,均生成于5月,分别是5月26日在菲律宾吕宋岛上生成的第1号台风“艾云尼”,和5月31日在南海北部海域由南海热带低压加强而成的第2号台风“马力斯”。

|连续十年“三伏”为40天

7月15日,是正式入伏的日子。

今年的“三伏”又是40天。从2015年到今年,我国已经连续10年“三伏天”都是40天。

所谓“三伏”是“初伏”“中伏”“末伏”的统称,我国传统历法规定,“初伏”和“末伏”固定都为10天,“中伏”则不太固定,有时是10天,有时是20天。

“三伏”大概在每年7月中旬到8月中下旬,正好处于小暑和处暑节气之间,天气最为炎热。

人们有伏天养生的传统。天气虽热,不要过量贪吃寒凉食品和冷饮,可以适当食用一些清淡去火的食物,比如绿豆、莲藕、苦瓜、木耳等。

晨报记者 徐妍斐

新闻晨报

 

内 容 版 权 归 新 闻 报 社 所 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