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看展

版面概览

上一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看大展涨知识






制图/潘文健

1

古埃及人最早使用化妆品,但不是为了美

参观“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观众细心的话能够发现,在古埃及人们就开始使用化妆品和戴假发。大展首席策展人颜海英教授表示,古埃及人是最早开始用化妆品的,但他们并不是为了美。

展品中,有彩绘夫妻像和卡埃姆赫塞特及妻儿彩绘雕像,从雕像上能看到男主人戴着假发,底下还露出发际线。雕像上男主人的肤色为红褐色,女主人则肤白貌美,表明男性在外面劳作,晒黑了,而女性则养尊处优。古埃及人认为,如果你是一个好丈夫,就要让你的妻子吃好穿好,还有足够多的防晒油。

还有眼影,古埃及人男女都用。当地天气炎热,眼睛容易发炎,所以男女都涂成熊猫眼,并不是为了好看。

古埃及人戴假发也不是为了好看,而是身份地位的象征。同样是因为天气热,留短发更卫生,但是如果要出席宴会,他们就要戴上假发,以表明自己是贵族。

因此,在古埃及,用化妆品不是为了好看,而是身份象征。参观古埃及文明大展时,观众们不妨留意这一点。

2

两幅特别的肖像画,人物嘴唇为啥要涂金

“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上,有两张很奇妙的肖像画,其中一张女性人物,不但头戴的花环上涂满了金,连嘴唇也涂了金。这代表了什么呢?

颜海英教授说,这两张肖像画原本是埃及国家博物馆自己打算做肖像画展,不愿意出借,上博团队后来找到埃及最高文物委员会秘书长,说大展没有肖像画不行,讲不清古埃及故事的,最后才同意出借。

那么,为什么两张肖像画就能帮助我们讲清古埃及故事呢?直观地欣赏两张画,刻划了一男一女的面容,他们的长相,似乎跟古埃及人有明显的不同,特别是女子脸上,不但花环上涂满了金,连嘴唇上也涂了金。

颜海英教授说,这些肖像画的主人都是贵族,所以往往在花环上涂金,袍子上有紫边,嘴唇上也涂金,就是为了彰显贵族的地位高、有身份、多金。

这些肖像画其实是在木乃伊里发现的,它们覆盖在木乃伊的脸部。按照古埃及传统,木乃伊的人脸部分,应该套上面具,这次大展上也展出了各式各样的木乃伊面具。但在罗马统治埃及时期(公元前30年-641年),有些木乃伊脸上原来盖面具的地方,出现了肖像画。画风是希腊罗马的风格,而且人物的长相也更接近于欧洲人。

颜海英教授解析道,这就体现了罗马统治埃及时期“双面社会”的特征。这个时候的埃及,有10万以上的外国人,他们中,一部分是商人,做贸易,一部分是雇佣军,帮埃及人打仗的。这些外国的商人、军人在埃及都受到优待,他们后来跟埃及当地的上层人通婚,慢慢就定居下来了。

想不到的是,他们居然也接受了埃及做木乃伊的习俗,但是肖像画却要做成自己的样子。通过这样的肖像画,我们能看出,外族人接受了埃及的葬俗,又保持着自己的艺术风格,是一种奇妙的混搭。

3

他用中国金石学方法把玩古埃及石碑

“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上有不少彩绘石碑,上面刻着古代的象形文字,旁边还有很多图像,文字和图像一起,构成了石碑上的画面。这用中国人的说法,就是埃及古代的“书画同源”。

大展首席策展人颜海英教授表示,这些古埃及石碑上刻的每个字,都像是一幅小图画,也起到了画的作用,而它的图像,感觉好多元素和字是一样的。这种字,平常用起来并不方便,他们在莎草纸上,写的是草体字,石碑上才用这样的字。

而这些石碑,也引发了一个文明交流的故事。1905年,清代官员、金石学家端方作为代表团的副团长到欧美考察,回来的时候,坐船路过埃及,某一天,他下船到开罗游玩,买了十几块古埃及石碑带回国。

回国后,端方用中国金石学的方法去把玩古埃及的石碑。他为这些碑做了复制品,然后进行拓印,他把拓片分送给友人,还在上面题字,堪称“最早的文创周边”。

后来端方觉得好玩,就开始模仿古埃及的象形文字,还模仿石碑上的画,甚至用古埃及的风格来画汉砖上的画像。

由此,端方居然带动了晚清一股埃及风,当时一些贵族喜欢在砚台上刻埃及字、画埃及人,他们也不知道是啥意思,就是感觉时尚。

4

大展上书吏的故事有点八卦

“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上有两件书吏雕像,其中一件雕像的主人公还有一个八卦故事。

在大展的“法老的国度”板块中,呈现了两件书吏雕像,一件是盘腿而坐的书吏坐像。那么,什么是书吏呢?

在古埃及,书吏的工作包括撰写法庭文书、整理归档信件、抄写宗教文本、记录国王功绩等,还参与人口普查、土地测量、征缴税务、工程营造、采矿远征、商业贸易、军事活动等重大事务。成为书吏也不容易,要接受长期的文化教育,要学习各类文书的撰写,也要学习数学、天文、地理、几何、宗教等在内的各种知识。

大展首席策展人颜海英教授表示,书吏是古埃及最基层的官员,他们要占星,要知道日月运转,要懂得税务,要会丈量土地,因为尼罗河每年泛滥,每年要重新丈量土地,所以书吏的知识比较全面。

另一件方形的书吏雕像就隐含了一个八卦故事。这位书吏名叫森奈穆特,方碑上,森奈穆特怀抱着小公主奈芙尔拉,他是小公主的家庭教师。据说,森奈穆特是第18王朝女王哈特谢普苏特的情人,他为女王设计过著名的祭祀神庙。森奈穆特出身下层,但女王把他提拔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他的地位特殊,一个人就有两个墓,雕像就有20多个,远超一般贵族。

这种方雕是古埃及流行的样式,一般放在神庙里,前面刻着雕像主人的自传。方雕的上部是森奈穆特的头像,前面小公主露出了一半头像,显得十分调皮的样子,也表现出森奈穆特作为小公主家庭教师的身份。

但奇怪的是,女王统治十几年之后,森奈穆特突然就消失了,民间传说他失宠了。当地人到现在还不喜欢这位哈特谢普苏特女王,原因是女王把森奈穆特用完后就杀了。

5

“封面女郎”讲述了一个公主的悲催故事

在“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上,有一尊阿蒙神妻舍普恩威瑞特二世像,来自第25王朝(公元前747年-前655年),讲述了一个关于古埃及王室公主的故事。

“阿蒙神妻”是阿蒙神最高女祭司的头衔。这个头衔最早出现于新王国时期,当时的阿蒙祭司集团愈发强大,国王要往阿蒙神庙渗透,因而设置了阿蒙神妻这一职位,并任命王室女性担任。

大展首席策展人颜海英教授说,这尊雕像非常美,很多书会用它做封面,难得我们能借到上海来展出。它的形态和雕刻非常精美,但雕像主本人的命运则有点悲催。古埃及有很多令人匪夷所思的文明,比如兄妹通婚,著名的“埃及艳后”克娄巴特拉的两任丈夫都是她的弟弟。因为古埃及的法老作为神的代言人,必须保持纯净的血统,因此法老就必须近亲乃至血亲结婚,这一理念,当时也被世人信奉和认可。古埃及的公主只能嫁给未来的国王,也就是同父异母的兄弟。如果有好几个公主的话,嫁不出去的,就永远不能结婚了。那么,这位公主不能结婚,但能当上女祭司,也算是不错的命运了。

晨报记者 詹 皓

新闻晨报

 

内 容 版 权 归 新 闻 报 社 所 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