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人物

版面概览

上一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专访中国首位自由式小轮车奥运冠军邓雅文

更享受活在当下 准备先去考驾照



邓雅文在上海徐汇滨江

邓雅文,巴黎归来,重返上海。

除了大家所熟知的中国首位自由式小轮车奥运冠军的身份,她还是一个古灵精怪、肆意洒脱的俏姑娘,喜欢逛街、去游乐场,看到集市两眼放光。

在接受新闻晨报专访时,一根象牙白的步摇插在她发髻之间,粉红色桃心状的耳坠,谈话间,忽闪忽闪地跳动。天真与成熟在一个人身上融合得如此自然。

多年的职业运动员经历让邓雅文拥有超越同龄人的成熟,让我们常常忘记她今年只有18岁。过人的心态调节能力让她捱过一次次低谷,向更高处迸发,也让她站上奥运会最高领奖台之后,不困于荣誉里,继续前进。

当被问及是否想在洛杉矶奥运会蝉联冠军时,邓雅文说:“我更享受活在当下,准备先去考一本驾照。”

|这几个月像坐过山车

上海的那次意外,让邓雅文一度觉得去巴黎奥运没戏了。

今年5月,奥运资格赛前一天的官方训练,人生第一次把自己摔上了电视直播。当时,一位澳大利亚的选手违规进场,而邓雅文尚未结束热身训练,就这样,俩人在空中直接相撞,邓雅文在地上躺了好久,最后都忘了是怎样强撑着站了起来。

为了能去巴黎,她只能顶着伤痛继续上场,全身几乎裹满了绷带,她开玩笑地对别人说,感觉自己成了木乃伊。最终,她获得了上海站的季军。后来,布达佩斯的比赛她同样没有什么信心,场地地图公布的那一刻,心中想的台词是,“邓雅文已出局”。但最终以第4名的成绩,成功拿到了巴黎奥运的入场券。

“像我们运动员,每一天都是和心态斗争的过程。从上海预选赛到巴黎奥运会,短短几个月,我就像是坐上一辆过山车,曾坠落最低处,也终于攀升到了最高峰。”

坦白说,去巴黎之前,邓雅文甚至动过退役的想法。但当她站在巴黎奥运比赛现场的那一刻,解说员大声念出她的名字时,所有受过的伤、流过的泪、咽下的苦,都在那一刻消失,她还是用最饱满的状态去迎接挑战。

小轮车在空中翻转3圈后,重新回到邓雅文的脚下,稳稳落在坡道上,她用60秒骑行结束了首次奥运之旅,拿下了冠军。

今年已经是邓雅文与小轮车的第7年,“它就像是我的家人。我也曾沮丧、失落,甚至想要放弃,觉得生活中的一些困难是我没有办法逾越的,但在接触这项运动以后,我发现原来我是能做到的,我开始喜欢上一次次成功的喜悦,那一刻的成就感是无与伦比的。”

这项运动给邓雅文带来最大的满足感,就是能让她可以不断地跳出自己的舒适圈,因为她是一个不愿意踏出自己舒适圈的人。

|“我不是天才少女”

不管哪个项目,竞技体育从来都是一件非常残酷的事情,但有句古话一直支撑着邓雅文:胜败乃兵家常事。是个人都会有输有赢,每个人都会有状态不好的时刻。拿到这个冠军,是天时地利人和的结果,当然,她也感觉受到幸运女神的眷顾。

“比赛时,我更多的是在想自己下一轮应该用什么样的动作,怎样打好下一轮。所以,我更多的是在关注自己,没有关注别人。在热身时,我会感到有一点害怕,但比赛时在进入状态之后,我会忘掉恐惧,心里面只有坚定的目标。”

夺冠后,邓雅文被贴上了“天才少女”的标签,但是,她并不觉得自己在小轮车项目上有惊人的天赋。平常训练时,她能够理解教练说的动作,在脑海中可以想像出它的发力模式和画面,但就是做不出来,可能队友一两次就可以做到,而她需要很长的时间,“一次做不到,那就做50次,直到做出来为止。正是因为这样,我才一步步成为现在的自己。”

巴黎奥运会结束后,邓雅文和其他奥运会选手们刚从港澳之行回来。在比赛的压力之下,运动员常给公众留下“高冷”的刻板印象。但是,在此行之中,与他们相处后发现,大家不过是一群爱玩的年轻人,原来他们可以如此的轻松、搞怪、有趣。全体运动员合影时,东哥(樊振东)站在邓雅文旁边问道:“你们小轮车贵不贵?”这让她感到非常惊喜。

闲暇时,邓雅文喜欢去游乐场和逛街,“我其实是比较爱玩的类型,又菜又爱玩,所以特别需要一个搭子带着我一起。在巴黎比赛结束之后,我拉着外教丹尼尔去逛纪念品商店,给他试戴了各式各样的帽子,丹尼尔在旁边一直摇头。出发前,家里的亲戚朋友知道我来巴黎参加奥运会,嘱托我带一两个吉祥物回去,后来找我的人越来越多,箱子根本装不下,包里也被塞满了,手里还拿着一些。”

参加完巴黎奥运会后,邓雅文还做了可爱的粉红美甲,“为了不影响训练,我必须把指甲修剪得规整。我也希望有一天能穿上自己喜欢的汉服,出去和闺蜜一起拍拍照。”

这次来上海,邓雅文头上戴的步摇是她最好的闺蜜送的,“我们两个人性格很互补,我有时脾气很急躁,但她永远会像一把梳子,能够在我特别毛躁时帮我梳直。虽然我们圈子不同,有时会很久都不联系,但是如果我们有重要的事情或者开心、不开心的情绪,都会第一时间想到对方。”

|努力把眼下的事情做好

再次来到上海,邓雅文感觉心态轻松了许多,心中那块悬浮着的巨石终于落地。

每次出门逛街时,不少人都对邓雅文说:“我觉得你有点眼熟,是不是在哪里见过你?”有一次,她遇到一个特别可爱的小姐姐,问她“你是不是那个小轮车的冠军?”邓雅文回了一句,“啊?姐姐,其实我也可以不是。”

这让邓雅文感觉到,她一直想推广的自由式小轮车运动,已经被更多人看见,“如果因为我,能让更多人在提及这项极限运动时,不再觉得它很危险,而是觉得很酷,我想这就是这枚金牌背后最大的意义。”

从巴黎奥运会回来后,邓雅文一直在做一件事——把自由式小轮车推广到更多地方。如今,这项运动在中国发展得越来越成熟,对于中国运动员来说,上海也有了很多参赛机会。在她看来,虽然相较于国际知名赛事来说还比较青涩,但随着中国运动员水平不断提高,拿到更多国际赛事的荣誉是早晚的事。

在邓雅文看来,极限运动从来不只是极限运动,它也可以有其他的魅力,这也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想要挑战自己的原因。

当然,在追逐极限运动的过程中,挑战和挫折一直都在,小轮车会有一点让人望而止步的感觉,因为它难、会摔跤。但只要一直努力,那么你想要的、热爱的东西一定会在某一天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回馈到你。

每当有人问邓雅文,对同样喜欢这项运动的爱好者有什么想说的话?她都会毫不犹豫地说,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尽情地去享受这项运动带来的快乐。

“18岁这个年纪时拿到这枚金牌,对我人生而言是一件锦上添花的事情,不是说我这个年纪应该做什么,而是因为我背后有一个强大的祖国、成熟的团队,可以让像我一样的00后、05后去站上更大的舞台,去完成更大的挑战。”

邓雅文说:“作为运动员来说,我的人生理想已经实现。但就像那句老话说的,谁会嫌钱多呢?谁又会嫌梦想多呢?关于未来,大家或许最想听到看到的,就是我是否会在洛杉矶奥运会蝉联冠军,这毕竟是每个运动员的梦想。但于我而言,我更享受的反而是活在当下,如果以后想要不被别人质疑的话,就应该更加努力把自己眼下的事情做好。接下来,我想先把伤病养好,我不想止步于巴黎奥运会,我还年轻,人生还有更多的可能性。我也希望自己尽快可以有个好的状态,有机会再次站上奥运会的舞台。不过,眼下我最想做的事,就是在18岁这个年纪,成功考取驾照。”

[记者手记]

想采访邓雅文不容易。首先,你得成功让她在徐汇西岸琳琅满目的市集中转移注意力。这位奥运冠军,即使是在工作间隙,也不忘随时打卡现场可爱的文创周边。

这次来上海,她戴着的还是那一根白色步摇,在聚光灯之下,她用一种特别的方式回应着友情。当我们聊起18岁正好是爱美的年纪,她瞬间脸红,有点不好意思。而谈到人生理想就是先考一个驾照时,她又露出了“科目三”难考的小烦恼。

这届奥运会上,包括邓雅文在内的00后运动员以鲜活的个性入场,同时在镁光灯下,继续保持着这份个性。他们不仅因出色的成绩获得了举世瞩目,还因真实可爱的性格圈粉无数。

除了邓雅文之外,奥运射击运动员盛李豪因其网名ID“光靠干饭就”被网友反复玩梗,他仿佛与身边很多高中生一样自带中二的气质;女子跳水冠军全红婵无论是包包上挂满的毛绒玩具,还是炫耀成绩时得意的表情,都让众多网友直呼可爱;潘展乐在镜头前向全世界告状,查尔莫斯不理他,阿雷克西向他的教练身上溅水花。

无论是邓雅文、全红婵,还是盛李豪、潘展乐,我们不仅看到的是一个个真实有趣的人,也感受到00后运动员们所散发出的独特气质。他们拥有强大稳定的内核,不在乎外界的评价,面对不公时会反击。在巨大的关注之下,依然保持清醒独特的自我。

晨报首席记者 牛 强 实习生 范雯轩

新闻晨报

 

内 容 版 权 归 新 闻 报 社 所 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