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的意义,在于让孩子们暂时从繁忙的学业中解脱出来,得到充分的休息和放松;在于可以走出家门,行走在山河大地中,向古人学习、向大自然学习;在于可以投身社会实践,在与他人的交往中,认识世界和自己。
刚刚过去的2024年暑假,新闻晨报学记团邀请小记者们用文字和视频记录暑假的见闻、感受和思考,为这个精彩假期留下自己的注脚。
偏爱烟火人间
晨报小记者 沈若凝(上海市民办交华中学 八年级)
若要寻这人间烟火,那长沙无疑是一个不可错过的目的地。
我行走在车水马龙的街道上,犹如洪水般的人流群涌而上。四周遍布着各式各样的小馆子,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长沙人最爱的米粉店。当滑嫩的米粉遇上热情的辣子,再融入醇厚的骨头汤中,那一刻,米粉仿佛被赋予了生命。再配一点小菜,入口即化,人间美味啊!工作人员也是忙得不亦乐乎,把一碗碗热腾腾的米粉端到客人前,四处洋溢着小馆的热情。
炎热的夏日,自然也少不了奶茶的慰藉。而“茶颜悦色”这家长沙家喻户晓的本地限定奶茶店,就是我心中的最佳首选。
“幽兰琉璃”的清爽甜香,“人间烟火”的淡雅清新,还有“花旦”的茶香四溢……各种诗意的奶茶都是人气鼎盛的招牌。我迫不及待打开了点单小程序,每一款奶茶都像是精心雕琢的艺术品,让人难以抉择。
转角处,大街上,商场里,到处都有“茶颜悦色”的身影。它不仅仅是一家奶茶店,更是长沙人情味的体现——在你需要时会免费提供冰水、热水及雨伞等各种急需品,虽渺小却温暖人心。
长沙不仅是美味人间,更是绚烂人间。夜幕降临,湘江边的灯一排接着一排散发出闪烁的光,湖光粼粼,水波荡漾,似有鱼儿戏莲间,鸟儿戏枝头。我沿着湘江漫步,来到杜甫江阁。那屋檐上威风凛然的四个题字,在月色的映衬下,潇洒却不失优雅。江阁周围环绕的金光,成为了湘江边最绚烂的风景线。
长沙的夜,是如此的绚烂而迷人。当我离开蜂拥的人群已是深夜。路边的店铺灯火依旧,街上的人烟丝毫未减,好似还是白昼。
长沙的夜,如同一条璀璨的星河,而我也是其中的萤火,流动其间。
来吧,让我们一同融入这条星河,在长沙的街头巷尾,继续行走,继续感受这最真实、最动人的烟火人间。
“又见”鹳雀楼
晨报小记者 刘子彧(上海市民办交华中学 七年级)
鹳雀楼名列中国古代四大名楼,但几次匆匆回故里均未能亲自拜访,这次终有机会一睹其芳容。
之所以说“又见”,是因为我自幼喜欢历史和文学,无论是汉赋的华丽、唐诗的清雅、宋词的唯美,还是元曲的跌宕曲折,那闻名遐迩的鹳雀楼便在诗文词赋中与我无数次遇见。
进入景区不久,一座高大巍峨的楼宇便若隐若现地呈现在我们眼前。“梦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随即我们加快了脚步。渐渐地,她的形象清晰起来。典型的唐代建筑风格:硕大的斗拱,使得屋檐看上去颇为深远;丰满粗壮的柱子,体现了唐人以胖为美的审美;简单粗犷的线条,单一的色调,尤其是那高挑上翘的黑色屋檐和青色屋瓦,使得整座建筑凝重庄严,仿佛驻守在黄河之畔的威严卫士,又宛如回荡在黄河之畔的一个跃动的音符。
在即将和古人亲密接触的一刹那,我情不自禁地放慢脚步,屏住呼吸,“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拾阶而上,小心翼翼地踏入这座神往已久的殿堂。底层满满地记录了她饱经沧桑的千年历史,向我们展现了她的前世今生。她始建于北周,最初作为军事戍楼使用,因鹳雀群聚栖息于此而得名。经隋、唐、五代、宋、金等朝代而屹立不倒,直至金元光元年毁于战火,2002年重建。古代文人骚客常来此吊古赋诗,其中以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最为流传。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当我一步一阶地登上楼顶,眼前豁然开朗。万里晴空,滔滔河水、绵绵不绝,宛若一条金身的丝带直通天际。那便是黄河!波澜壮阔,层次分明,千里之下,山河吞没。耳边涛声隐约,偶有鹳雀穿梭,似曾相识“雀”归来!它们见证了鹳雀楼的风雨变迁,此时此刻仿佛要将千年沧桑倾述于我。
行走在鹳雀楼之上,满眼尽收千年古楼的芳华,落日余晖映照着滔滔大河,金色的光芒与滚滚河水交相辉映,令人流连忘返。我们又情不自禁地齐声吟唱那首千古绝唱“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望庐山瀑布
晨报小记者 方子斐(上海市静安区万航渡路小学 二年级)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的一首《望庐山瀑布》,让我一直向往着庐山“银河”的美景。今年夏天,我们全家避开魔都的高温,上庐山一睹闻名天下的庐山瀑布。
走进三叠泉景区,未见其水,先闻其声。错落有致的泉水,汇聚成气势磅礴的瀑布,演奏出一首天籁之声。前往瀑布的小道边,长着郁郁葱葱的大树,替我们遮挡了烈日,带来一丝水汽的清凉。穿过树林,石头逐渐显露出来,三叠泉像一块绸缎一样,从高处落下。再仔细一看,这匹“绸缎”上还有一条一条的、像一位美丽的姑娘精心纺织出来的花纹,更显灵动。
庐山的水造就了庐山的灵动,庐山的灵动增添了庐山的美。祖国的大好河山真美呀,让我们迈开腿,继续行走在追寻美的道路上!
七月的千岛湖
晨报小记者 曹礼琛(上海市黄浦区徽宁路第三小学 二年级)
2024年7月,我和外公外婆来到千岛湖游玩。没来千岛湖之前,我一直以为千岛湖是由很多岛屿组成的湖泊,但来到这里参观后才知道,这些岛屿曾经都是山啊!1959年,为了建造新安江水电站,这里拦坝蓄水,1048座山峰变成了1048座岛屿。之后,便有了风景如画的千岛湖风景区。
天屿山是看千岛湖落日的最佳地点。我们乘坐电梯上山,原本以为阴天,看不到日落,没想到到达山顶后,乌云散开,橙色的落日像个大大的咸蛋黄。我赶紧拍照,留住这份惊喜带来的美好。
第二天,我们乘船前往月光岛。岛上有座状元桥,一座悬浮于水上的绳索桥,非常摇晃。我站在桥头,紧张得手心冒汗,但是这是往前的唯一道路,最后我鼓起勇气,索性大步快速走了过去。原来,恐惧只要面对,也是可以克服的。
千岛湖还有很多好吃的,有鲜美的鱼头汤、糯米做的艾草糍粑,和脆脆的玉米饼。我最推荐鱼头汤,那鲜美汤汁,我连喝了两天。
美丽的千岛湖,我下次还要再去!
有趣的东巴字画
晨报小记者 胡钰清(上海市静安区第一中心小学 五年级)
总有一些东西,对他人而言无足轻重,但在我们自己心里却是无价之宝。我的心里就有这样一件心爱之物,那就是一幅东巴字画。
这幅东巴字画是我在云南丽江旅行时,白沙锦绣艺术学院的和老师亲笔签名并赠送于我的珍贵礼物。这幅字画的现代文含义是“学无止境”,但用东巴文来写却是极有趣的。
在一张不起眼的、淡土黄色的、粗糙的东巴纸上,左上方有一个小小的“火柴人”,只见他张开四肢,好像在拥抱无尽的知识。右上方有一头瞪着铜铃般大眼的老黄牛,正目不转睛地盯着一册书卷。最下方有一座小山和一条弯弯折折的曲线,好像在诉说学习道路的艰难,需一步步走稳,走踏实。瞧瞧,这些纳西族象形文字是不是很生动有趣呢?
这幅东巴字画不仅有趣,还成为了我学习的好帮手。
有一次,我正在弹巴赫的《前奏曲》,可老是出现各种错误,不是手指打结,就是跟不上节拍器。我沮丧极了,气鼓鼓地坐在琴凳上,说什么也不肯再弹。不经意间,我瞥到书架上的字画,画上的曲线,好像在对我说:“学习是很艰苦,但我们要克服困难,坚持不懈!”我突然有了力量,继续专注地练起琴来。
所以现在,当我学习上遇到困难时,我就会停下来凝视这幅画。画中老黄牛的大眼瞪着我,眼里充满坚定。每每此刻,我都会受到鼓舞和安慰,继续冷静地去面对难题。
这个纪念品,让我想起丽江清凉的夏天,想起玉龙雪山高耸的峰顶,想起我国古老而神秘的纳西文化!而它“学无止境”的含义又让我能披荆斩棘,在学习的道路上不断前进。
行走洛阳
晨报小记者 王 鑫(上海市民办交华中学 七年级)
妈妈计划暑假带我出游西安,不想临行前居然买不到直达西安的火车票,只能先改道洛阳小住几日。我略有疑惑:“洛阳,十三朝古都,早已不复昔年的盛世繁华,甚至在旅游首选的城市里都会被不经意地遗忘。此行,会有收获吗?”
下了火车转入地铁,我突然有些恍惚,怕不是穿越了吧。地铁上,处处可见身着汉服的女孩们,打扮得甚是好看。不论环肥燕瘦,也不拘衣服的制式,梳着高高的发髻或挽起发包,有的还在上面插着精致的发钗,有的则戴着步摇,走起路来步步生花。我看着满心欢喜,这景致可不是在别的城市寻常可见的。
洛阳的几天里,我和妈妈去了很多地方,虽因时间有限,仅是浮光掠影,但我还是慢慢感受到这座城市独特的气质与古韵。
龙门石窟作为中国三大石窟之一,不论是在伊河隔岸远观,还是登山近观那一座座隐匿于峭壁中的佛像,亦或是驻足在高达十七米多的卢舍那佛像之下,都极为震撼!约公元493年始建,历经400多年,在完全没有现代工具辅助的年代里,先人们用他们的智慧和毅力,镌刻下那个时代的祈祷与祝福,让千年后的我们在此地接受他们的馈赠。
随后我们又去了洛阳博物馆,这里的镇馆之宝“乳钉纹铜爵”多次代表我国最早的青铜珍品出国参展,展示着中国古老且精巧的工艺。白马寺庙如今在周边有了泰式和缅甸的现代庙宇,而应天门与洛邑古城则是完全的复制品了。
洛阳之行的最后一站是品尝燕菜,我很纳闷,这样美观且味佳的菜品为何只在洛阳可见,怎么不象湘菜和川菜那样随处可寻?当穿着唐装的小姐姐手执铜壶,一面向摆成牡丹花状的菜肴中倾倒热水,一面向我们介绍燕菜自唐而成的典故,我透过氤氲的水气,仿佛看到牡丹花在水中轻盈浮动。陶醉之下我似乎明白了,这道菜品的是文化。
这片土地上几千年来的历史已经刻入洛阳的城市基因里,不论是原古的石刻,还是新增了现代元素的白马寺、复刻的古建筑,以及那穿着汉服摇曳生姿的女孩们,都是在城市的历史书卷上添上的一笔。
遇见洛阳的美好,只需徜徉其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