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05版:学记团

版面概览

上一版   下一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篇  下一篇

垃圾的重生之路

晨报小记者 余芊乐(上海市北郊学校 四年级)

生活中每天都有垃圾产生,而扔垃圾则是我的主要家庭劳动之一。我一直好奇,这些被扔掉的垃圾最后都去了哪儿?国庆假期10月6日,我跟着晨报学记团的老师来到老港镇找到了答案!

在这里,有一个上海市生活垃圾科普展示馆。通过5个主题展区的参观,我知道了不同种类的生活垃圾是如何处理的。比如分拣机器人,可以对可回收物进行自动识别和分类,再加以再生利用。再生塑料制作的衣服摸上去,就和我们平时穿的衣服一模一样。还有餐厨废弃油脂,经过预处理后可以转化成生物柴油,让柴油车跑起来。

在上海老港镇再生能源利用中心,我亲眼目睹了干垃圾发电的全过程。在一套先进的中控系统指挥下,干垃圾进入卸料坑,然后会有个大爪子捣碎沥干,3-5天后,再被抓入焚烧炉里焚烧,产生的热能用来发电。这个过程已经实现了全自动化。

之前,我就知道有些垃圾是可以进行填埋处理的,但到了这儿我才惊奇地发现,原来填埋并不简单。垃圾填埋防渗系统足足有9层,这样才不会污染土壤和地下水。

结束了一天的参观后,我感触良多,首先我们要爱护环境,不随地乱扔垃圾;其次我们要做好垃圾分类,提高垃圾的再生利用率;最后我们要学好知识和本领,让垃圾分类回收再生的过程更智能、更高效,用科技去探索垃圾的更多可能性,让世界更环保更美好!

记者点评:好奇心源自生活,开头很自然地提出问题,引出后文。这位小记者把几类垃圾的处理方式写得很简练清楚,最后的思考也很到位。

新闻晨报

 

内 容 版 权 归 新 闻 报 社 所 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