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05版:学记团

版面概览

上一版   下一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篇  下一篇

国庆节在这里打卡

晨报小记者 杨双齐(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苏河湾中学 七年级)

泱泱华夏,五千年文明源远流长,万里江山百看不厌。我要去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在祖国各处留下我的足迹。国庆期间,我在福建霞浦打卡,感受异乡的风土人情。

在这里打卡,我感受美丽的自然风光。不必说那带着咸味的海风、耳边传来的海浪声、波光粼粼的海面,也不必说那新鲜潮湿的空气、温暖明亮的阳光、变幻无常的白云,单是那里山岛竦峙、树木丛生,就令人心驰神往。

在这里打卡,我感受当地的风俗习惯。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我们乘着渔船在海上航行,忽然眼前出现了成片的、拇指粗细的钢柱,钢柱间还整齐地排列着颜色统一的浮标。那是霞浦人的“渔田”。渔民告诉我们,田里养着许多生蚝、海带、海参等生物,浮标的颜色用作区分。他们还为我们介绍了养殖海参的方法:把海参幼苗装在一个笼子里,给笼子系上绳子,扔到海底。等海参长大后,再把笼子拉出海面。说完,渔民从身边拉上的笼里取出一条海参,跟他的手掌一样长,和矿泉水瓶盖那般粗。大家纷纷感叹海参的个头大,争相给“露脸”的海参拍照,我看到渔民脸上露出了无比自豪的笑容。

在这里打卡,我感受浓浓的烟火气。穿过海田,我们来到稍远一点的海域,这里停留着数以百计的渔船和“房子”。没错,这里的房子都飘浮在海面上!在这里,我惊奇地看到了水上仓库、水上餐厅,甚至还有水上市场。虽然是国庆假期,渔船却川流不息,渔民忙得不亦乐乎。市场中,渔民们的叫卖声络绎不绝。

霞浦,这座海边小城,以它秀丽的自然风光、热情淳朴的渔民、充满烟火气的海上市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记者点评:这篇文章在结构上用了格式相对统一的段落总起句,像一根绳索把文章串联起来,显得很工整。语言方面,也显示出了一定的描写功力。但“国庆节在这里打卡”这个题目的背后,缺了一些立意,所以结尾就很难有落点,值得再思考下。

新闻晨报

 

内 容 版 权 归 新 闻 报 社 所 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