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要问最能代表上海烟火气的味道在哪里?路边摊是不容错过的答案之一。前国金鼎泰丰大厨掌勺,路边摊也有羊蝎子火锅和一整盘鱼;从淮海路的写字楼下班,在清香远飘的巷口小摊吃口桂花糕去去“班味”……“一方路边摊养一方人”,宝藏路边摊是比连锁店更有城市灵魂的所在。
这里的桂花糕,竟然敢叫“此生难忘的味道”?她怎么敢的啊!还有市民水灵灵地说:“吃完感觉班味都淡了!”冬意渐深的魔都,走在繁华的淮海中路上,不经意间就会被飘来的清新桂花味所诱惑,四处寻找,发现这香气竟源自一个专门卖武汉桂花糕的小摊……
|她要做出“此生难忘”的味道
武汉桂花糕是一种传统糕点美食,它以糯米粉、糖和桂花蜜为原料,口感微甜,微微粘牙,带着桂花特有的清香。在凛冽的冬日,老板袁阿姨不停地忙碌着,据了解,袁阿姨每天出摊6-7个小时,一般在下午4点到晚上10点左右,记者观察现场基本不用排队,随买随走,“我这里每一块桂花糕都是现做现卖的,所以这个蒸锅一直热气腾腾,来买的人能够吃到最新鲜、最热乎、最正宗的味道。”
在台子上放上底座,洒上糯米粉,铺上一层馅料,再洒一层糯米粉,表面用刮板刮齐整,再放入蒸锅蒸3分钟,桂花糕就水灵灵地出锅了,一共有芝麻味、豆沙味、桂花味三个口味,价格是15元一盒,一盒6小块。袁阿姨的桂花糕,吃起来不是特别甜,入口即化,桂花蜜的香甜与糯米粉的醇厚完美结合,仿佛将整个秋天的美好都凝聚在了这一小块糕点中。老板是湖北人,从小就对桂花糕情有独钟,这门手艺也是“女承父业”而来,摊头各面是她手写的广告词:“人间美味桂花糕,此生难忘这味道!”
“武汉和江南的桂花糕长得不一样的,上海这边的桂花糕一般外面洒上一层桂花粒,也比较好看,武汉的是中间裹着馅,讲究实在吧。”问起区别,袁阿姨回答道。
|“下班吃点小吃,感觉班味都淡了”
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顾客。“这个地段基本上很少见小吃,都是餐厅便利店什么的,所以看到卖桂花糕的也算是眼前一亮吧。这个桂花糕料蛮足的,而且因为是刚出锅嘛,小小一口的吃起来软软甜甜的,15块钱的价格还算可以,不便宜也不贵。”小黄说。
邓先生则说:“我吃过晚饭了,没太吃饱,闻到这家淡淡的清香就来了一份,超级满足,当点心垫肚子吃或者配豆浆当早餐都很好。”
“下班了回家路上,晚饭就吃这个了,看着阿姨亲手做出来,再热腾腾地一口气吃掉,感觉班味都淡了。”小李表示道。
外地来沪游客夏先生尝完后则表示:“口感一般,可能是因为我更爱吃甜的,而这不是特别甜,糯的感受更大。”
|传统美食赋能“夜经济”的烟火气
在这不仅能品尝到正宗的武汉桂花糕,还能感受到那份对传统的坚守与传承。袁阿姨是2010年来的上海,此后一直在做桂花糕,在来上海前,她在深圳也做了几年,后来老公儿子都在上海上班,她也转到上海卖糕。“我就会做这个,也做得好,就一直做了。”袁阿姨说。
凛冬,夜经济除了占据市民社交平台的各色纷繁的“冬日氛围打卡”,也同样有大量不爱排长队凑热闹的实惠型消费者,不考虑价格,不考虑出片,只考虑味道和那股烟火气。
传统美食有了“夜经济”的加持,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在不断地创新与传承的过程中焕发新生机。例如,以往社交平台的“种草”以新潮、独特为主,而今,也能经常刷到传统美食的分享,特别是深夜时分想犒劳一下自己,如果不想太油腻地吃点宵夜,那像桂花糕这类小吃,对消费者来说就有独特的魅力啦。
因为,它不仅仅是一个抚慰肚子的小吃,更可能承载着专属于你的记忆,在你的上颚接触到桂花糕的那一刻,记忆会苏醒。
晨报记者 王丽芳 摄影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