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指导,上海市科技艺术教育中心主办的“上海市学校卫生工作优秀案例征集活动”圆满落幕,并在上海报业大厦举行了活动总结会。
活动于今年9月启动,面向全市征集学校卫生工作的优秀案例,充分挖掘和宣传典型经验做法。经区级推荐、专家评议、公示公布等环节,评选出十佳工作优秀案例和22个工作优秀案例。这些案例凝聚了本市各区学校的实践智慧和创新思维,涵盖了校园常见病防控、食品安全、营养改善、应急救护、健康教育等多个领域。
实施积极的健康干预举措
近视防控、肥胖干预,对学生的身心健康进行适当干预,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是学校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
上海市虹口区四川北路第一小学:
从“小胖墩”到“运动小达人”——“小胖墩嘉年华”活动助力学生健康生活方式养成
面对学生体重上升、体能下降的现状,学校携手虹口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四川北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虹口区教育局体卫艺科连续三年组织开展了“小胖墩嘉年华”系列活动,帮助学生养成运动好习惯,控制体重,健康体质。每年11月至12月,学校都会精心筹备一场阳光体育趣味运动会,其中特别设立了“功夫熊猫嘉年华”专项活动,既有充满挑战与乐趣的障碍接力、迎面接力赛、胯下传接球接力赛等项目,也有适合不同体能水平的拉小车接力、武术操、广播操、跳绳和踢毽子、垫上运动等。学校还特别开设了“功夫熊猫运动营”,内容包括观摩情景剧,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认识到健康的重要性;“一起来运动”环节则通过有趣的团队游戏和体育活动,激发孩子们的运动兴趣;开营活动上,学校邀请营养学专家为“功夫熊猫”家庭组作专题讲座,为他们提供科学的饮食和运动建议。这一系列活动不仅帮助众多肥胖儿童有效减轻了体重,更重要的是促进了孩子们的心理健康和认知发展。
上海市宝山区海尚明城幼儿园:
“我又胖了”——基于儿童立场的个性化保育
幼儿园在教学楼各楼层创建了宝宝体检站,配备了电子秤、桌椅、健康食谱画册及个性化记录工具,可及时察觉儿童肥胖并进行干预。当发现肥胖儿童后,幼儿园组织了由保健老师、班主任、保育员共同参与的健康专题会,并特别邀请了家长共同商讨。在全面完成诱因剖析、环境优化及个性化矫治方案制定之后,幼儿园启动了对人性化“肥胖”矫治个案的“全程监测”机制,聚焦儿童在方案执行期间的行为模式与心理状态的细微变化,通过精确的观察与记录,确保信息的精准获取。最终,儿童的体重得到有效控制,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也显著提升,充分证明了个性化保育措施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上海市闵行区平阳小学:
“新五功”驱动近视防控新突破——平阳小学领跑“高质高效”近视防控新赛道的秘密
学校将近视防控工作列入重点工作,创新性地提出了“政策功、基本功、基础功、宣传功、童子功”的“新五功”近视防控模式,旨在通过多维度的综合措施,有效遏制学生近视率的增长。学校制定了“学生近视防控干预指标”,将近视防控干预指标有机融入学校课堂教学、学生日常行为及校内外生活。学校将近视防控理念融于各类学科教育之中,如结合学校“嗨BALL”阳光体育课程和每天30分钟的大课间,保证户外阳光接触时间;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打造近视防控相关的“AY”课程。学校还打造了系列沉浸式健康科普空间,包括视力趣乐园、“点亮视界”宣传教室、眼肌训练图等近防微景观,通过形式多样的互动装置,结合专业科普的形式,让学生在动起来、学起来、玩起来中学会保护眼睛。
落实有效的卫生管理手段
管理是学校各项工作顺利开展之本。学校的卫生工作管理内容涉及教学卫生、环境卫生、餐饮卫生、预防保健、医疗卫生等,目的是确保师生身心健康和教学工作正常进行。
上海市松江区茸北中心幼儿园:
智慧引领,共情筑基——新时代幼儿园卫生工作管理的新探索、新思考
幼儿园在管理中发现,虽然卫生管理工作在智慧引领与共情筑基的理念下展现出新的面貌,但也面临一些挑战。其中,卫生管理工作需在智慧管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教职工的共情能力培养,给予幼儿足够的关爱与呵护,共同营造健康、和谐的成长环境。为此,学校成立了卫生工作数据分析小组,本着“让数据说话”的工作指导思想,积极推进数据分析在幼儿园卫生管理中的应用工作,为食品安全、疾病预防与控制等提供了科学依据。多年来,幼儿园通过收集和分析幼儿的健康数据,极大提升了卫生管理的科学性和预见性,可以帮助幼儿园制定更为可循、精准的卫生管理策略。同时,要求每一个教职员工充分发挥情感在卫生工作中的基础作用,如将心比心——沟通共情,以案说案——专业培训,家校联动——同心同向,以此提升了幼儿园卫生管理的科学性和人性化,还为幼儿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上海市浦东新区东南幼儿园:
精准监管,安全高效——幼儿园食堂安全管理的信息化、数字化升级与实践
幼儿园通过科技智慧手段,将各环节操作规范内化于从业人员的日常工作中。如在食堂引入了明厨亮灶监控系统,覆盖了食堂的所有关键区域,实现了对食堂操作的全方位、全天候监控。同时,幼儿园为出餐台及冰箱加装了食品恒温控制系统,实现了对食材温度的实时监测与有效调节。一旦温度出现异常,系统能立即发出预警,并将信息反馈至幼儿园的物联总控中心平台,从而实现了对食材温度的精准控制与管理。幼儿园还引入了十五秒二维码小程序,从业人员只需扫描二维码即可随时随地观看操作视频,不断温故知新。不断引入新技术、新设备,不断完善和优化管理流程,浦东新区东南幼儿园使食堂安全管理水平始终保持在行业前列。
开展丰富的健康教育活动
健康教育作为一种综合性的教育形式,其目的是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身心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健康教育能帮助学生提升健康素养,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奉贤实验中学:
同伴引领,健康成长——“小先生制”赋能学校健康教育的新探索
学校以“自教育”为办学理念,围绕“小先生,大视野”的育人目标,在健康教育中创新性地将教育家陶行知的“小先生制”运用于健康教育领域,提出“小先生制”健康教育模式。学校在每个班设立两类健康小先生,即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小先生”。健康教育“小先生”主要负责健康教育宣传,健康促进“小先生”主要负责提升健康技能和改善日常行为,“小先生”们经过学校培训后,能及时发现身边小伙伴身体不适,纠正同学们不良卫生行为,并积极参与校内各类卫生健康宣教活动。
上海市黄浦区思南路幼儿园:
打造亲子“云”宝典,探索云端健康教育新范式
幼儿园在“教养医融合”科学育儿的背景下,为确保家庭健康教育的实效,从家长真实需求出发,探索云端健康教育新范式,打造了亲子“云”宝典——《健康宝典(云读本)》。“云读本”分为“养成好习惯”“五官守护行动”“身体小百科”“膳食直通车”四个板块,采用图文、动画视频、有声绘本、实景动图等生动有趣的形式,既包含科普类的健康常识,又包含互动性强的亲子游戏,为亲子互动、学习创造、资源共生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
华东师范大学附属天山学校:
从旁观者到守护者——多措并举提升学生应急救护能力的实践路径探索
学校将应急救护培训纳入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让学生能够逐步掌握必要的急救技能,使之从被动的旁观者转变为主动的守护者。学校开设了生命科学素养p lus课程——《红十字应急救护》,涵盖了心肺复苏、AED使用、急救包扎等基础技能,还深入讲解了海姆立克急救法等高级技巧。学校还依托校内防震减灾馆,搭建了一个集教育性、体验性于一体的急救特色平台,为学生们提供了模拟灭火、模拟地震、火灾报警、心肺复苏、AED使用、急救包扎等多种实操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应急反应能力。
上海市向明初级中学附属崇明区江帆中学:
以中医药文化为基,培育学生健康饮食新风尚——以江帆中学“四时饮食”健康教育课程为例
学校创新性地开发了“四时饮食”健康教育课程,围绕中医四季养生理念,涵盖中医养生食疗与二十四节气养生食疗的基本知识、常见节气养生食谱的制作技巧,以及不同季节食疗的适应症与禁忌症等多个方面。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能够系统掌握中医养生的理论知识,还能在实践中学会如何根据季节变化科学搭配饮食,逐步树立起健康饮食的新风尚。
上海市金山区临潮幼儿园:
从“小”做起,健康护航——以临潮幼儿园“三小”活动实践为例
上海市金山区临潮幼儿园推出了“三小”培养实践项目——“小小营养师”引领孩子们探索饮食的奥秘,“健康小达人”鼓励孩子积极践行健康生活方式,“健康小卫士”则培养孩子守护自身与他人健康的责任感。这一系列活动不仅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收获满满的健康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他们树立起正确的健康观念,养成受益终身的良好生活习惯。
晨报记者 袁 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