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HI动上海

版面概览

上一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艺术家很忙,新年作品很多展览和活动更精彩



新年将至,上海市文联副主席、上海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海派艺术家李守白先生为《新闻晨报》新推出的“随申Hi”创作了一幅作品并且送上祝福。这也是李守白先生献给2025新年第一幅作品,作品体现了上海各地迎接2025新年的热闹场景,上海的主要旅游打卡地均被艺术家用画笔唯美点缀了。

那么,作为上海艺术家,临近年末,李守白先生在忙些什么?明年他会有什么新作品和新动作?本期新闻晨报《上海会客厅》节目,我们就此与李守白先生相约作品创作现场,听他分享最近的工作情况和明年的工作计划。

与艺术家在工厂相约

与艺术家的见面是在上海闵行的一处厂房内,距离市中心大约二十公里,司机找到具体方位,颇费了一点周折。

“这段时间靠近年尾了,也不知怎么搞的,事情反而越来越多。”看到记者到了,正在给大型装置作品上色的李守白爬起身,走过来打招呼,并笑着说。

铺在地上的五块板是最近刚完成最后上色的大型艺术装置《百年上海》,连接在一起长度大约10米。李守白指着作品向记者介绍:

现在的这幅装置艺术作品是为展览而赶制的,因为之前我们与浦东新区文化艺术指导中心商量,在明年开春时要在浦东举办一场主题为“纸说”的展览(展览全称:“纸说——纸媒介融艺术展”)。刚好浦东新区民间文艺家协会成立,这是他们成立之后的第一次正式办展,也是市区协会联动的展。

说来也是非常巧,我们的春节在前不久已经申请到世界非遗,而蛇年的春节将是第一个世界非遗版的春节。纸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我们用想用纸来说一下,怎样把纸在当下的城市空间当中进行民间艺术的表述,并回归本源。归根到底就是把这个纸从方方面面来进行陈述,当然这个展览也只是冰山一角。

这次的“纸说”展,一共有28位作者参与其中,不但有平面的作品,立体的作品,还有装置艺术作品,作者从小朋友到90岁老人,从父子、父女到师徒,还有高校的教师。可以说,来自社会方方面面的作者都参与其中。

今年11月,李守白在田子坊举办了自己的海派艺术回顾展,这也是一个浓缩版和微型的一个临展,作品包括了艺术家过去几十年当中用到的重彩、剪纸、油画形式。谈到为什么将个人回顾展变成一场大型集体邀约作品展,李守白向记者解释道:

“对我来说,‘纸说’是个双关语。用普通话说是‘纸说’的本意,用上海话来念是‘只讲’,意为只讲这件事情。原本想在个人展的基础上办展,但是我想这样展览内容太局限了,还是要作品面广一点,让大家都来参与。这样,参观者也会觉得展览内容比较丰富,对于参展的作者来说,也给大家提供了渠道和平台。”

新年的“纸说”展,作品很精彩

包括装置艺术作品在内,明年1月10日亮相的“纸说”展,李守白和女儿新创作的艺术作品有3到4组,也是展览的亮点之一。因为所有的作品还在最后的创作过程当中,同时要兼顾到展览的布展时间,所以李守白不能给到记者一个非常确切的数字。

记者进门看到的《百年上海》艺术装置源于李守白原创的剪纸作品《百年上海·剪绘申韵》,作品利用瓦楞纸这一环保材料进行立体雕刻,用丙烯颜料进行手工上色立体绘就。画面里上海特有的代表性建筑在光影的折射下,被镂空的装置艺术借渐变之色更显视觉魅力,作品层层叠叠、错落有致,尽显了大上海兼容并蓄、追求卓越的城市精神,令人百看不厌。

作品为观众描绘了一幅色彩斑斓、充满魅力的上海城市景象,同时也表达了艺术家对上海这座城市的无限热爱和美好期许。

展览当中,有一幅10米长的撕纸长卷《上海童谣》就很有代表性,作品根据李守白的17米原创作品《上海童谣》(获得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项“山花奖”)改编而来,由上海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南桥撕纸”代表性传承人何球红策划指导、奉贤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南桥撕纸学生社团再现,在这幅耳熟能详的上海石库门弄堂游戏里,撕制人物136位、动物88只、物件66个,记录了过去上海弄堂曾经美好幸福的童年时光。而展览现场将用LED屏幕滚动播放《上海童谣》动态和歌谣,情景式再现17米剪纸原作《上海童谣》。

“现在有10多位小朋友临摹这幅剪纸,到时候在展览上也会呈现,他们用自己的小手撕出了上海童谣的人物,包括上海话,这也是比较特别的一个亮点。”李守白告诉记者。

在展览当中,李守白的女儿、海派剪纸非遗传承人李诗忆将带来她最擅长的当代剪纸艺术装置——《灵·境》,这件剪纸艺术装置用到的材质包括镭射玻璃纸、艺术纸。李诗忆这两天正在做物料准备,12月29日她就造型内容做了解答:

在静谧的空间里,一座倒置的仙山仿若梦幻之境。它由无数剪纸蝴蝶和剪纸基础纹样拼接而成,每一只蝴蝶和纹样都像是被赋予了生命与灵魂,它们轻轻扇动着翅膀,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仙山传说。

当光线倒映在悬浮仙山上,便折射出迷人的色彩。这种光泽不仅赋予了蝴蝶们超凡脱俗的气质,更营造出一种仙气飘飘的氛围,这就是心中的——灵·境。

2025会有很多展览和作品亮相

最近,李守白和女儿还在为多个大型展览和项目做准备,包括2025年迎来第三十届的豫园灯会,这是上海的文化,上海的风景,更是上海人的情怀。据悉,豫园中心广场的灯组由守白艺术团队落地打造。

再过一周的时间,“两马同春闹元宵”灯会将在福州马尾区正式亮相,李守白担任这届灯会的艺术总顾问,而女儿李诗忆担任艺术总监。“两马同春闹元宵”灯会是两岸乡亲互相往来、同庆佳节的盛会,也是两岸文化交流的重要品牌,2008年6月,“元宵节·马尾—马祖节俗”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次灯会拟定于2025年1月9日至2025年3月2日期间举办,展期将长达50多天,创下“两马同春闹元宵”灯会举办以来的最长展示时间纪录。

为了这次的大型灯会,这两个月,李诗忆一直是上海和福州两头跑,成为不折不扣的“空中飞人”。李诗忆在与家人微信交流时,最大的感慨就是新科技在线下场景当中的应用,12月28日晚上,记者看到了今年灯会的第一支宣传片,是由两马灯会和阿里巴巴通义实验室联合打造的全球首支由AI数据大模型训练生成的线上灯会宣传片。

“我们这次的宣传片,全部由AI生成。我们将已有的灯会模型提供给实验室,AI会生成龙马,然后自己拍宣传片。”在福州展览现场布展的李诗忆告诉记者。

除了年初举办“纸说”展,明年上海民间文艺家协会将在沪举办第六届民间艺术成果展,因其每两年举办一届,也被称为民间艺术在上海的双年展。

“2025年的双年展基本定在宝山国际民间艺术博物馆,这一次的展览我觉得要跳出传统剪纸的意义。我也想推出一个理念,就是我们民间艺术如何活在当下,在大都市的语境下,用环保的材料来设计都市的新民间文化,这也是我们积极推广的责任。我也想通过年头的展览跟我们协会年终的展联合起来,让更多的会员参与进来,让大家的目光和想法更宽广一些。”李守白说。

今年,“文商旅体展”的融合发展成为艺术家们的热议话题。最近,守白工作室入驻的田子坊相继举行了工作会议和座谈活动,就田子坊如何谋划今后的发展和布局进行了讨论。作为入驻的艺术机构代表,李守白也分享了自己的真知灼见。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经济让生活更繁荣,文化让生活更精彩。”作为市人大代表,在李守白看来,文化与经济发展、市民生活息息相关:

如果我们的文化没有经济支撑,是很难落地和持续下去的。艺术家单纯去做文化,作为一个场馆的展陈高高在上,那是一种表现形式,但我觉得文化还是要落地的。如何把文化与商业结合起来?觉得一定要融合,不仅仅是依靠艺术家来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请专家,请社会方方面面讨论。由艺术家唱戏,社会搭台,然后利用渠道跟平台,输出一些正能量的、有活力的作品。

采访后记:艺术家们很忙

那天我打电话约采访和拍摄时间,李守白的夫人沈瑶女士说,最近全家人都很忙,这的确引起了我的好奇心。年底了,艺术家们在忙些什么呢?这次采访的地点并不是约在原先田子坊的工作室内,而是位于上海闵行的北嘉数码影像公司的厂房内。走进工厂,在二楼一处空旷的场地,我看到了为装置艺术作品进行最后上色的李老师。

之前,都是在交流当中了解到这幅装置艺术作品。这次,我作为作品最早的观众之一,又能全程看到艺术家的创作过程,无疑是幸运的。据李老师介绍,当这件瓦楞纸作品挂到展览现场,通过光影效果,将变得更加色彩斑斓。

艺术家很忙。李老师和夫人沈瑶女士每天都在家、创作现场和项目之间来回奔波,因为“两马同春闹元宵”灯会需要女儿李诗忆常驻福州,他们最近一次与女儿的见面是在凌晨的一处安装工地上。这对父女艺术家,都在为作品转换成项目的最后落地而忙碌,在我看来,他们的忙碌恰好又是上海“文商旅体展”融合发展的一个缩影。

在与李老师和她女儿的交流过程中,火花不断,我为他们的艺术热情所感染。很忙很忙的李老师认为:“面对当下的社会环境和市场需求,文艺工作者的观念也要改变,不能守旧,停留在以往的作品成就当中,一定要面对当下,打造出新的的文化场景应用。”

在此,也预祝上海的艺术家们,新年忙起来!

晨报记者 严峻嵘

新闻晨报

 

内 容 版 权 归 新 闻 报 社 所 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