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2025上海两会

版面概览

上一版   下一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意想不到的打卡地



上海版“古巴比伦空中花园”火到国外!

天安千树竟然走出另一条赛道

“‘轧闹猛’需要氛围,仪式感赶紧‘造起来’”

——市人大代表,民盟市委常委、司法委主委 潘书鸿

“上海苏州河边竟然有一座古巴比伦空中花园,和网上说的一样!”“不,这是上海版的玛雅遗址!”

随着中国对外入境免签政策再次升级,近两个月,普陀区的天安千树突然出现了爆火的奇观——总有众多外国游客慕名而来,对着天安千树一顿猛拍。

外国游客的蜂拥而至,让曾经获评“全国十大最丑建筑”冠军的天安千树命运发生了颠覆性的转变,走出了另一条赛道。有人说,意想不到的地标突然走红,正是魔都的摩登、魔幻与魔力所在。

长久不被待见的天安千树

竟成老外眼中“顶流网红”

入冬以来,上海的天气日渐寒冷,天安千树的人气却越来越热。

工作日的午后,几拨不同肤色、发色的游客先后来到昌化路桥,打卡天安千树的外景。有人主攻风景拍摄,近景远景横图竖图全都来一遍。有人要让自己和天安千树同框,不断变幻姿势造型,挑最美的发到社交媒体上。

“我们的社交媒体上推荐,从这座桥上拍摄天安千树最好。”来自韩国的年轻恋人告诉记者。

“为什么选择天安千树?”记者问。

“你不觉得它真的很好看?”两位来自亚美尼亚的女大学生反问。

事实上,在国内,天安千树自建成以来一直饱受争议。有人吐槽这个建筑立在苏州河边,是来展现魔都人民包容性的。这,或许也是商场很长时间以来冷清的原因之一。

但老外们却一眼联想到古巴比伦的空中花园或者古玛雅,甚至是埃及金字塔。从400个露台和1000多棵立着的树木里,他们看到了一座悬浮森林。

亚美尼亚女生Sona和Qnar说,在她们常用的社交媒体上,天安千树是一个广受追捧的存在,大家都将来这里打卡作为上海之行的重要内容。

英国姐妹M ichelle和Denise认为,天安千树的外观很符合欧洲人的审美。得知天安千树的设计者是英国著名建筑师Thomas Heatherwick,两人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并且为这一建筑能矗立在苏河之畔、得到广泛关注而高兴。

外国游客主动切换“中文模式”

大声喊“我爱上海”

拍完照,一些人会顺路走进商场打卡,然后前往下一个目的地。记者随机采访了六七组外国游客,他们在上海的行程主要包括外滩、南京路、东方明珠等景点,也有了解上海的年轻人“推陈出新”,要去田子坊买伴手礼,甚至去静安大悦城淘谷子。Michelle和Denise在香港亲属Tinnie的陪同下,竟然还去了四行仓库。“这是我的点子,我们中国的历史应该让全世界的人都了解。”Tinnie说。

他们当中,不少人都表示享受到了中国对外入境免签政策的福利。“之前觉得,中国那么大,上海那么大,72小时或144小时根本不够逛。现在好了,去年12月17日开始延长到了240小时,也就是10天。我希望,下次家里人能和我一起来上海。”泰国游客帕卡说。

有意思的是,当记者用英语询问天安千树门前的外国游客时,有的游客竟主动切换成“中文模式”,比如Sona和Qnar。她们喜欢中国文化,专门学习了中文,还起了中文名字“索娜”和“琴梦芳”。Michelle和Denise也用汉语向记者介绍自己的上海之行,说到高兴处,她们甚至用手比了颗心,大声喊:“我爱上海!”

这波从天而降的“外国游客热”,作为商场的天安千树能接住吗?记者联系到了商场相关负责人。对方告诉记者,自从2024年3月中泰互免签证协定生效以来,就有不少东南亚游客陆续前来打卡。最近两个月,“打卡热”达到了小高峰,不仅泰国、韩国游客络绎不绝,欧美游客也来光顾。

为了更好地服务游客,天安千树计划在后期于商场内设立游客服务中心。该中心将提供一系列服务,包括但不限于特色餐饮集合点、文旅导览服务、店内信息咨询、留影纪念、特色纪念品与周边产品销售。“目前,首班苏州河餐饮游船已经成功运行,实现‘文商旅’融合。在餐饮品牌的选择上,我们优先考虑已经观察到的、备受海外游客喜爱的特色店铺,如%Arabica、红茶公司等网红咖啡店,希望外国游客在这里获得理想的消费体验。”这位负责人说。

晨报记者 何雅君 徐斌忠

韩国博主推荐,欧美游客跟风

沉寂多时的田子坊竟然又翻红了

“未来,上海应该有更多关于传统节日、传统文化的市集”

——市人大代表、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市宝山区分公司大华揽投部运营主管柴闪闪

沉寂多时的上海初代网红打卡地田子坊,在2024年让人意想不到地复苏了。

泰康路上的田子坊2号门门口,执勤的门卫向新闻晨报记者描述了自己近几个月来眼见的客流变化:平日的散客之外,每周一和五基本都会有固定的外国旅行团来到这里。各国游客中,尤以韩国人居多。

相对于其他国家的游客,他们更舍得掏腰包,买东西的时候少有讨价还价。于是田子坊里各种商业业态再次活泛起来,小店的生意也有了起色。经过韩国博主们在Youtube等平台上的推广,又引来了更多欧美和东南亚游客。如今,坊内小店店主们除了拾起往昔用顺口的“how much you say”(注:多少钱你说),又开始自发学习韩语了。

花720元买两斤花茶

韩国人是真的在消费

去年早些时候,田子坊已经出现了各种指向回暖的迹象。

4月的一天,居住在上海的博主“大凡凡自我疗愈”心血来潮去田子坊逛了一圈,在3号门外拍下了客流检测预警系统的实时统计。

她注意到,“超多的外国游客当中,还有好几个韩国旅行团。小店老板们用尽浑身解数留下要走的客人,乱糟糟但有烟火气,有活力总是好的。”

作为第一批被中国列入144小时过境免签的国家,韩国游客的身影早已出现在申城。而到了11月,随着15天免签政策的出台,韩国人“周五下班来中国”的模式火了。

他们大都将上海游的第一站选在新天地的“大韩民国临时政府旧址”,很多人接着就会从新天地沿着重庆南路,一路逛到田子坊。在You tube上,田子坊已成为博主们必逛的景点之一。一对韩国夫妇来到这里后,称找到了首尔仁寺洞的感觉。他们在一家为客人画卡通画像的小店里一人画了一张画像,满意地离开。

而一个带着家中长辈逛田子坊的韩国妹子,被这里的一家花茶店迷住。尝了一口花茶后,没看清克数和标价就让店主一样来一斤,并且完全省略了讲价的过程,最后花了720元买了两斤花茶。

“四个人吃饭都没吃到500元,结果在上海花钱最多的竟然是花茶,我又不是要做茶叶生意。”她自嘲,“从现在开始每天都要不停地喝茶!”

韩国博主DotoRin和闺蜜在逛一家转售茶叶和茶具的店时,店主直接用韩语向她们解释,外形看上去像星星的袋子其实是个茶包。

而我们在实地走访田子坊的过程中也注意到,一些眼疾手快的店主已经为自己的店招打上了韩语,方便韩国游客看懂。

晚饭时间,我们走进一家叫做“漫步者花园”的酒吧。室外坐着一对韩国情侣,正在尝试这里的水烟。这家店开在田子坊已经有差不多十个年头了,员工告诉我们,虽然欧美游客还没有恢复到几年前的水平,但最近最明显的变化就是来自韩国的游客突然间增多,而且他们消费能力普遍较强,因此弥补了另一部分的缺失。

田子坊能靠老外拯救吗?

在一家卖香水小样的店里,服务员毫不犹豫地表示,“每天都是韩国游客最多,还有印度尼西亚、新加坡这些东南亚的游客也明显增多了。”她回忆,这种现象是近半年来出现的。

田子坊最受韩国人青睐的商品分别是大白兔奶糖、旗袍、香水以及花茶。大白兔奶糖的员工说:“今年(生意)比去年好多了,韩国和日本的游客多,他们很喜欢大白兔奶糖,因为本身就有名气。”她认为韩国游客最好认,“男孩比较高,帅气大方。”

在一家旗袍和新中式的专卖店里,店员也给出了如出一辙的回答。“目前来说这里最受韩国游客欢迎,因为免签了,所以比例会很高。”韩国女性喜欢旗袍,“她们除了本身比较精致之外,曲线感也是非常好的。除了韩国人,还有欧美的、东南亚的客人都喜欢买,东南亚的天气也比较适合穿旗袍,还有些北欧客人点名要handmade(手工制作)的。”

韩国游客不仅自己买买买,还热衷于在包括Youtube、Ins等社交平台上用多种语言分享自己的旅游经历。因此,不少欧美游客也受到了他们的影响,开始光临已经落寞了很久的田子坊。我们在一个葱油饼摊头前遇到了正在等待出炉的意大利人弗朗切斯科,他说自己就是在社交平台上看了这些帖子以后决定来田子坊的。

一个卖草药手工香包的商铺前,几个老外正在驻足观望。只见店主一手研磨草药,一手熟练地操作手机中的翻译软件,将自己的话通过即时翻译,传达给顾客。但大多数小店店主还在用自己的散装英语努力拉客,“Come in see see”“How m uch you say”……

社交平台上有田子坊的店主发帖,称自己的小店原本已经亏了几年,最近生意终于好了起来,并为此而感谢韩国游客,“韩国人来上海是真的会花钱!”

田子坊这波因为外国游客而翻红,但它能一直靠老外来拯救吗?因为连年的不景气,导致这里小店频繁开和关,业态已经经过了几次调整。但是总的来说,现在的店铺售卖的商品同质化依然严重,和国内其他景点的小商品几乎没有差别。

而作为一个旅游景点,游客在这里上厕所也是一大不便。我们在逛田子坊时偶遇一个韩国旅游团,导游正在入口处对大家嘱咐。“我们有一小时的自由活动时间,如果要上化妆室(注:韩语厕所的意思),就到对面这个商场。记住,要下到地下层。”

接到天降的流量是田子坊的运气,但只有更好地挖掘自身价值,进一步提升服务品质,才能把流量变成“留量”。

晨报记者 沈坤彧 见习记者 丁梦婕

新闻晨报

 

内 容 版 权 归 新 闻 报 社 所 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