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地产

版面概览

上一版   下一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篇 

可持续的城市更新模式

2024城市更新实战优秀案例和优秀企业发布


近日,“2025迎新易居论坛暨2024城市更新实战优秀案例和优秀企业发布会”举办。本次活动,由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主办,上海市房产经济学会、上海市房地产行业协会、上海市房地产经纪行业协会、上海市城市更新研究会支持。本次发布活动以多个亮点内容为抓手——专家主题演讲、两本年刊发布、圆桌讨论以及城市更新实战优秀案例和优秀企业发布,对于房地产和城市发展进行了深入思考和探索。

稳中向好,房地产加快向高质量转型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理事长、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张永岳先生表示,虽然去年房地产投资下降10.6%,对经济贡献有所减弱,但随着政策调整和城市更新等措施的实施,房地产业正向高质量发展方向转型。未来,房地产业将更加紧密结合城市转型、产业结构调整及社区优化,为国家经济新一轮发展提供重要支撑。张永岳先生还提到,面对人口总量减少和城镇化进程加快的新形势,社会需要进一步优化观念、促进经济增长。在此过程中,空间打造和价值提升至关重要。易居研究院在过去一年中进行了院班子换届,并取得了一系列专业研究成果,得到了委托单位和社会的高度认可。新一届领导班子将致力于提升研究院的专业能力和创新能力,继续为行业发展建言献策。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严跃进则以“止跌回稳”作为2024年的关键词,同时“稳中向好”作为2025年的关键词。他强调,在当前全国房地产市场呈现止跌回稳的良好态势下,行业各方必须更深刻和精准地理解这一变化,转变思维,从传统“做加法”转变为2025年的“做减法”。

第一,精准把握止跌回稳的形势特征。数据显示,2024年10月新房成交量同比转正,结束了自2023年6月以来长达15个月的下降趋势。此外,二手房交易量也显著回升,如上海10月份的二手房交易量突破2.2万套,突破行业默认的荣枯线水平。各个积极信号表明,随着购房门槛降低和成本减少,市场需求正在逐步释放,市场信心持续增强。

第二,持续用力巩固止跌回稳态势。2025年将是政策效应进一步释放的关键一年。宽松的购房政策将继续支持合理住房需求,同时更多的潜在购房者将被吸引入市。例如,一些过去限购严格的城市放宽了购房资格限制,这不仅促进了存量房的流通,也为新房市场注入新的活力。宏观层面,更加积极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将为房地产市场提供强有力的支持,确保市场的稳定健康发展。

第三,发挥止跌回稳的综合效应。止跌回稳不仅标志着市场复苏,还预示着产业链的全面复苏。房屋交付加快后,物业管理、家居消费等后续需求也将得到提振,从而带动整个内需市场。同时,随着房地产金融风险的有效化解,社会经济金融风险也得到有力防范。更重要的是,止跌回稳为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提供了坚实基础,使企业在探索新发展模式时更具底气和能力。

第四,高质量完成2025年各项重点工作。为了实现2025年的目标,行业需要紧密围绕党中央的政策精神,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任务。要重点把握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的5件事,其成为2025年的重要工作和转型方向。此类工作涉及:供应、要素、销售、安全和秩序等多个领域。具体来说:1)住房供应体系:加快发展保障房,增加改善房供给。2)要素联动机制:住房规划为准则,人房地产新机制。3)销售制度改革:推行现房销售,预售资金监管。4)房屋安全管理:全生命周期管理,房屋养老金制度。5)整治市场秩序:完善过程监管,整治市场秩序。

建立可持续的城市更新模式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崔霁常务副院长提出,城市更新从“有序推进”到“稳步实施”再到“深入实施”,现在已进入到“大力实施”的新阶段。2025年首次提出城市更新是扩大内需的重要抓手,其被赋予了更高的定位。近几年城市更新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在不断上升。城市更新已进入一个量大面广、多样化、规模化发展的新阶段。通过城市更新,居住条件得到改善,历史文化得到保护,工作机制日益完善,投融资模式不断创新,实力企业积极参与。全国城镇居民实现“户均一套房”,房地产进入存量时代,城市更新成为城市发展的常态。中国城镇住宅存量约为335.5亿平方米,城镇住房套数约3.74亿套。如果中国城镇存量住房按照每年2%的更新速度,那么将带动全国每年7亿平米左右的城市更新规模,涉及700余万套的房屋。

她强调,在这一过程中,建立可持续的城市更新模式成为关键。新发展时期的城市更新与以往模式相比,更新理念上更加强调整体性、系统性和持续性;更新目标上更加突出以人为本和高质量发展;更新内容组成要素上更加多元,层次更加丰富;更新机制上强调政府、市场和社会等更为开放性的多元主体协同共治;更新技术上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高效解决。

关于如何加快推进建立可持续的城市更新模式,她提出四点建议,认为最主要的还是要解决资金平衡的问题。首先,要正确认识房地产与城市更新的关系。两者在目的、内容、周期、主体、政策、操作模式等方面均有不同。其次,要支持鼓励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城市更新。她建议,政策要发力,既要确定性,又要灵活性;要深化地方国企与其他各类企业的合作机制;还要建立政企沟通渠道,加强信息对称。第三,要构建算大账算总账、算精账算细账的资金平衡机制。通过政策通一点、成本降一点、价值提一点、运营补一点,形成“政府担一点、居民担一点、金融机构担一点、市场主体担一点”的各方主体共担机制。第四,要加快建立城市更新的专业服务体系。以政府为主导建立的专业服务体系还有待进一步扩大,但更多需要发挥市场的力量,构建一个专家、专业机构、实战人才和专业平台共同组成的专业服务体系。

新闻晨报

 

内 容 版 权 归 新 闻 报 社 所 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