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说法

版面概览

上一版   下一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篇 

绿地北郊广场一期路面破损房屋渗漏

想维修却遇到大麻烦




沪太公路和宝安公路交叉处,有一处叫绿地北郊广场一期的商务办公区,从2010年前后楼盘交付开始,这里聚集了1000多户业主和经营者。15年过去了,区域内的设施都已老化陈旧,路面破损,房子漏水,而维修工作却遇到了很难突破的瓶颈:跟很多类似商办区域一样,成立业委会困难重重,维修资金无法动用,已经到了问题倒逼相关部门必须采取措施的时候了。宝山区顾村镇相关部门表示,他们正在想办法,打破这个困境。

所谓的宜居宜商

那是卖楼的话术

回忆起10多年前,绿地北郊广场一期,也算宝安公路沿线的一处地标。业主刘先生回忆当时他到这里买楼时的情景:大楼光鲜漂亮,铺着大理石方砖的广场干干净净。层高5.9米的房子,售楼处的人说大家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设想,装修成LOFT风格。

业主刘先生说,2009年,他买绿地北郊广场的房子时,上海的房价处于上升阶段。当时跟开放商“说得上话”的朋友告诉他,这里将发展汽配产业,升值前景看好。等他买进来之后,汽配做不起来,商业广场改了建材零售,物业价值一直落。

刘先生当时开一家规模较小的广告设计公司,这种可以隔出一个小阁楼的商住空间,挺适合他。

邵女士也是第一批住进来的业主。她买的房子57平方米,总价大约90万元,略高于刘先生的房价。

“我买这个房子,看上的也就是房屋层高,花一层的钱,住两层的房子。售楼处说,这是商住两用房,宜居宜商,当时我儿子自己开公司,家里也有居住需求,我们就住过来了。”

业主水先生是踩着房价高点买二手房住进来的。他说那是2016年,楼下的商铺生意很好,目之所及,一片欣欣向荣。

住进来之后,邵女士才发现很不如意。跟周边住宅小区相比,物业费高达4元/平方米,底层商铺,物业单价更是高达8元。水电费跟住宅物业比贵很多,更难受的是,一开始还没有燃气。

这些本是商铺和办公楼的常态,但是,对那些冲着居住而来的业主来说,完全没法接受。“所谓宜商宜居,那是卖房时的话术。”刘先生无奈地说。

物业公司的周经理告诉记者,业主们的产证上写得明明白白,土地使用性质是商业用地,房屋的用途为办公。这些房子,从一开始就不是按住宅来设计和配套的!

虽然从2010年交房至今,在这里居家和经商的人家有1100多户,但依然改变不了这个地块的商办性质。周经理说,疫情期间,周边小区都有统一配送的保供物资,唯独这里没有。后来物业公司找上面争取,才有了。“从这一点说,我们这个地方根本不是居民区。”

道路坑洼房屋漏水

大修迫在眉睫

邵女士告诉记者,住进绿地北郊广场的15年,他们几乎每一年都要花不少时间,为改善自己的生活环境而去努力争取。

地面破损是看得见的问题。业主吴先生说,这里没有实现人车分流,地面已经被压得破败不堪。特别是大门口那一块,进出两道,一边一个深坑,骑车路过那里,噔噔噔噔地颠簸,很危险。

吴先生反映的地面破损问题,在绿地北郊广场一期随处可见。有些破损坑里被填了水泥,打了“补丁”。时间久了,填进去的水泥也被压碎,散溅开,形成安全隐患。邵女士表示,他们都上了年纪,晚上光线不好,都不敢出门走走。

业主水先生对房顶露水的问题关注得比较多。在7号楼的楼顶,有两块新修的防水层。水先生说,这是业主自己花2万元请人修的。这位业主人在国外。

房顶上阳光很好,洗过的衣服散发着洗衣液的味道,空地上晒着业主们的粉丝咸肉和萝卜干,充满了生活气息。水先生指着楼顶的隔热层、防水层以及伸缩缝说,天晴还好,一到雨天,他们的日子就很难熬,每一条小小的缝隙都会渗漏,对他们业主来说,都是一条条“伤口”。

沿着7号楼的消防通道,记者看到墙上不仅有很大面积的水渍和墙皮脱落,甚至还有较大的洞。“房子都这个样子了,如果不尽快维修,再过几年,后果不堪设想。”水先生忧心忡忡地说。

有钱没法用

物业说他们也是受害者

刘先生表示,以前业主们讲的问题,他觉得可以忍一忍,但是去年以来,地下车库停车位调价,让他没法接受。

“物业跟我们说,地下车库的产权是开发商的。开发商要卖给谁就卖给谁。这是个纯商业行为。我跟物业说过,车库产权是开发商的,我们没有意见,但是这个车库也是我们这个商务办公区的配套。车库在我们大楼的地下,当初是跟地块一起转让给开发商的。车库跟大楼框架连在一起的,不是独立的商业设施,怎么可以说卖就卖,说涨价就涨价?”

刘先生认为,对他们这个商务办公区的业主来说,当务之急是成立业委会。让业委会来代表业主维护自己的权益。

物业公司的负责人周先生告诉记者,当初开发商转卖车库的时候,曾经张贴过告示。车库新业主接手后,停车费的确有所上调。但是还远远低于备案价。所以,即使成立了业委会,停车费只要不超过备案价,也不需要经过业主大会表决。

“业主们希望成立业委会,目前还存在一些困难。如果能够成立起来,我们也会全力配合工作。对我们来说,有了业委会,相关工作推进起来可能比较快。”

周先生说,业主们反映的情况都客观存在,物业公司也在尽最大努力维护。路面破损,他们会弄一点水泥,修修补补。

“这个没多少钱,我们物业会想办法。我们花了钱,办了事,业主还不满意,说没有做好。但是房顶漏水,墙壁渗漏,甚至以后电梯坏了要维修,要更换,开支比较大,物业公司也没法垫资。没有业委会,维修资金没法用。从这个角度说,我们也是受害者。”

在这篇报道的采访过程中,记者曾多次拨打开发商的服务电话,一直无法接通。

监管部门:

成立业委会目前的确有难度

顾村镇共泰基本管理单元社区党委副书记孔智擎告诉记者,绿地北郊广场的问题,他们一直在协调中。业主代表们也到他这里来说过几次。他们也组织部分业主跟物业公司以及开发商协调过。但是涉及到开发商产权的一些问题,目前还没有取得进展。

业主们希望成立业委会,以前镇里也努力过,但是由于真正的业主很少住在这里,在这里居住和经商的,又很多人不是业主。现在的主要问题是,找不齐《民法典》278条规定的数量的业主。孔智擎说,绿地北郊广场二期交付得迟一些,但是在镇相关部门的指导下,业委会成立起来了。所以不是镇里不想帮他们,而是困难确实比较大。

记者:在业委会成立之前,镇里有没有办法能够让绿地北郊广场一期的维修资金先发挥作用?

孔智擎:目前的情况还是做不到。相关法规的红线在那里。但是我们一直在跟开发商沟通,希望开发商能够履行建筑单位的主体职责。对以前遗留的一些问题进行维修整改。业主们反映的其他问题,我们也在进一步协商中。后续我们将指导这个商业办公区的业主们成立业委会,指导他们用好维修资金,改善他们那边的营商环境。

晨报记者 叶松丽

新闻晨报

 

内 容 版 权 归 新 闻 报 社 所 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