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3·15

版面概览

上一版   下一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种植牙乱象调查:

八旬翁一次拔掉9颗牙险丧命

陈老先生在英博口腔外滩店就诊画面

如今,两个半月过去了,80岁的陈老先生想起在英博口腔外滩店拔牙的那一幕,依然心有余悸:“他们一次给我拔掉9颗牙,上面这排一颗没剩!我都失去知觉了,等醒来的时候,才发现人躺在医院急救室里。医生说,如果迟来两分钟,我这老命就没了!”

记者暗访发现,前往英博口腔咨询就诊的老人非常多,其中不少来自社区推广。一名牙科从业人员表示,通常一次拔牙,单边不超过两颗牙齿。对一名八旬老人而言,一次性拔掉9颗牙合适吗?截至记者发稿时,英博口腔一直没有给予任何回应。

广告:上午种牙,晚上就能吃饭

陈老先生身体一向不错,老伴去世后,他独自居住,生活自理并无问题。无奈牙齿不行,时常隐痛,影响进食。

到医院去看看牙齿,时常成为他跟子女们聊天的话题。不知道是被手机“偷听”到了聊天内容,还是被“大数据”精准锁定,陈老先生的手机经常收到各种牙科门诊的广告,有打电话来推销的,也有推送视频介绍的。其中,有一家名叫“英博口腔”的广告说,“上午种牙,晚上就能吃饭”,陈老先生觉得挺神奇。

“他们在视频广告上说,可以‘即拔即种’,比较省事。我就咨询了一下。他们的工作人员问了我一些情况,然后就把我介绍到英博口腔外滩店,说到店里让医生看看。去年12月24日上午,我搭乘公交车,赶过去了。本来只是打算去看看,了解一下情况。我不明白,我怎么会稀里糊涂同意他们拔牙了呢?”

当天中午,陈老先生的儿子接到派出所电话,说他爸爸正在第九人民医院黄浦分院抢救,整个人一下子就懵了。

“听说在医院抢救,我最初以为是路上出了交通事故。再一问才知道,是拔牙导致的。我连忙赶到第九人民医院黄浦分院,看到我爸爸正在抢救中,插了一身的管子。我以为老人家要‘走’了,当时就崩溃了。”陈先生回忆,“医生当时说,再迟两分钟送来,老人家就没命了。”

惊险:拔牙时被送医院抢救

记者在陈老先生家采访时,看见他家餐桌上堆着一些治疗高血压的常用药品。陈老先生看上去很虚弱,从家门走向楼层电梯,只有几步路,就喘得不行。

“我以前不是这个样子。那次去英博口腔,我是自己乘车去的,脚步很轻便。”陈老先生说,从第九人民医院黄浦分院出院回家后,他休养了这么久,一直没能恢复。这时,他张开嘴,让记者看他没牙的上颌,说现在啥都没法吃。

“您去年12月24日到英博口腔外滩店,是您自己要求拔牙的吗?”记者问。

陈老先生回忆道:“我现在已经记不清楚了。进去之后,先拍了一张片子。医生看到片子说,牙齿全坏了,都要拔掉。当时,我是想回家跟孩子们商量一下,但是他们说反正要拔的,当天拔掉,可以少跑一趟。他们就让我签了很多字,然后就进手术室拔牙了。一开始麻药好像还没有起作用,比较痛,我叫了几声,医生让我不要叫。我就不敢叫,后面就失去了知觉。”

从陈先生提供的一些资料,记者大致梳理了一下当天拔牙的时间线:9:22,拍片;10:08,在01咨询室洽谈,一名穿粉色工作服的年轻女子接待了老人;10:12,抽血采样,做血常规等术前准备工作;11:00,老人出现在拔牙手术间;14:10,老人被120急救车送至九院黄浦分院抢救。

在九院黄浦分院住了7天后,老人终于出院回家。出院小结是这样写的:“患者于(2024年)12月24日上午至牙科诊所诊治,局麻后拔除上牙槽8-9颗牙齿,出血后患者出现喉部不适继而出现呼吸困难、尿失禁,由120送至我院急诊,见患者呼之不应,呼吸微弱,末梢氧饱和度测不出,予紧急行气管插管吸出大量血性液体,后予机械通气。”

医院诊断为:1.吸入血引起的肺炎;2.急性呼吸衰竭(I型呼吸衰竭);3.牙槽出血(上牙槽);4.急性肾功能不全;5.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6.心房颤动。

震惊:一次拔除上颌9颗牙齿

得知父亲因为拔牙险些丢了性命,陈先生气愤不已,决定弄清楚究竟发生了什么。

据陈先生介绍,这名医生给陈老先生做的方案是:当天拔除上颌9颗牙齿,下面拔1颗牙齿,总共要拔10颗牙齿,种12颗牙齿,全部费用为32000元,当天老人已经交了22400元。

在接受采访时,陈先生提供了家属与英博口腔医生的对话视频。

家属:(拔牙)时间上是怎么安排的?

医生:时间是老人自己选择的,一次也可以,两次也可以,三次也可以。

家属:当天(12月24日)是怎么安排的?

医生:当天处理上面9颗(牙齿)。

家属:你让他9颗(牙齿)一起拔的吗?

医生:方案是这个方案,我给病人自己选择的。

家属:你有没有告知一次拔9颗(牙齿)有风险?因为他是80岁的老人。

医生:这里是有知情同意书的呀,患者签了字,我们才处理的呀。能处理,我才处理呀,我是医生,不能处理(的话),我为什么要处理呢?对不对?

家属:他是患者,不具备判断的能力,你是医生,有没有告诉他风险?

医生:我是医生,我有判断呀。他验了血,(包括)血糖、血压,这些(指标)允许,我才做这个(拔牙)手术的。

家属:以你的判断,他一天拔9颗牙是没有问题的?

医生:是没有问题呀!

关于“即拔即种”,这名医生如此解释:“当天把牙齿拔掉,种根子,就是把牙根打在牙槽骨里面,当天就能装临时假牙,但永久性假牙要等6个月之后再装。”

陈先生说,作为一名没有医学专业知识的普通人,他都知道,一次性拔9颗牙太危险,更何况拔牙的是一名80岁的老人。在他看来,英博口腔的操作太过离谱。

那么,英博口腔的医生一次性拔掉陈老先生上颌9颗牙齿,究竟合理吗?

一名牙科从业人员告诉记者,行业内,通常一次拔牙,单边不会超过两颗牙齿。“拔左边就不拔右边,之所以留一侧不拔,是因为考虑到患者要吃饭咀嚼。一次拔掉上颌9颗牙齿,确实比较罕见。”

那么,英博口腔的这位医生为何会制定“一次性拔除上颌9颗牙齿”的方案呢?

3月6日上午,记者致电英博口腔门诊外滩店,但截至发稿时,该门诊始终未给予任何回应。

目前,记者已将相关情况反馈给黄浦区卫健委。该委工作人员表示,他们已经接到陈老先生家属的投诉。

暗访:众多就诊老人来自社区推广

为还原陈老先生在英博口腔门诊从咨询到拔牙的过程,3月4日上午,记者来到英博口腔门诊外滩店,以就诊者的身份走了一遍流程。

一进门,就有一位女士跟了上来。得知记者要看牙后,该女士连忙询问是谁介绍来的?记者没有回答。该女士又问,是不是以前有朋友在这里种过牙?记者点点头。该女士追问,那个朋友叫什么名字?记者问,可以不说朋友的名字吗?该女士说,如果说出名字,可以把记者的信息跟那位老顾客关联在一起。

在服务台填写好《门诊病历》,记者在挨挨挤挤的老年患者中间找了一个位子坐了下来,先前那位女士给记者送来一只伴手礼纸袋,里面有一管牙膏、一支牙刷、一盒10只装牙线棒。

当天上午,前来咨询就诊的老人非常多,不仅大厅的沙发上全部坐满了人,过道也坐满了。在人群中,有不少挂着吊牌、穿着“英博口腔”绿马夹的人,他们都是英博口腔活跃在社区、商超的咨询员。

一名来自闵行的女咨询员对别人称呼自己“销售”很介意。她大声说,自己是英博口腔的正式员工,不是销售。记者在与其交谈过程中,该女士表示,她们平常在社区做一些活动,专门搜集那些有种牙需求的人员信息。由于基本上都是老年人,有些人还行动不便,路程又比较远,她会定期开车把患者送到门诊来。等就诊结束后,再把他们送回去。

大约10:15,记者被一名男子喊去“拍片子”。10分钟后,记者被该男子带到一楼08诊室,门牌上写着“种植让生活更美好”。该诊室的何医生从电脑里找出记者的片子,给出的建议是“下面种两颗,上面拔一颗种一颗”。随后,何医生在她的方案上写了“转种植会诊”。

接下来,记者又被带到责任医师、种植副院长林先生的诊室。此处等候会诊的患者人数比较多,不少人是由社区销售人员带来的。

11:10许,记者进了诊室,说是会诊,实际上只有林副院长一个人在诊室。他从电脑里调出记者的片子,看了一下,叫记者张开嘴,用戴着橡胶手套的右手,伸出一根手指,压着记者的下颌看了一眼,给出了何医生类似的建议。

几分钟后,记者被带到“咨询室”,其实就是洽谈价格的地方。接待记者的是一名女子,她推荐了三颗来自韩国和德国的种植牙,还有填充牙槽的骨粉等辅料,总价将近15000元。

记者表示太贵了,只见她用笔尖在纸上画了个圈,头都没抬,立即给记者来了个下颌的“套餐”,两颗来自德国的种植牙只要4180元,总价也立马降到8340元。

这一次,记者没再对价格表示异议。该女子建议记者立即去付款,当天就把下颌两颗牙的牙根种上去,6个月后再来装假牙。

记者问,何必这么着急?该女子说,“早点种上早点使用,早点提高生活质量,难道不好吗?”

随后,记者表示想再去其他医院看看,加了对方企业微信后,便离开了诊所。

3月5日上午,记者接到了英博口腔工作人员打来的回访电话,问记者考虑好了没有?记者表示,还没来得及去其他医院就诊,但是已经不打算在英博口腔种牙了。几分钟后,回访电话再一次打来,询问不考虑英博口腔的原因,记者回答“价格不能接受”。

本以为事情到此结束,没想到不到10分钟,记者又接到了另一家自称位于杨浦区长阳路的牙科门诊电话。打电话的女士热情洋溢地问记者,是不是要种植,3颗牙齿?记者一愣,问她怎么知道的?该女士并不回答,直接说她们那边价格比较便宜,一样的韩国牙齿,只要780元一颗。

晨报记者 叶松丽

新闻晨报

 

内 容 版 权 归 新 闻 报 社 所 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