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消息说“阿大葱油饼”要重出江湖了,而新的门店已经在装修当中。那么,这背后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在市场上销声匿迹两年多的“阿大葱油饼”真的会再次登场吗?记者联系到“阿大葱油饼”创始人吴根存师傅,据其介绍,“阿大葱油饼”已经准备重新开店了,现在具体经营是由他儿子吴志勇负责。
本期新闻晨报《上海会客厅》节目,我们与“阿大葱油饼”负责人吴志勇进行了对话,这也是他以“阿大”传承人身份第一次接受媒体正式采访。吴志勇告诉记者,这段时间他正在和父亲紧锣密鼓筹备开新店,店址位于石门二路近奉贤路,预计4月中下旬开业。就自己对父亲做葱油饼看法的转变,父亲这几十年一路走来的艰辛,以及重新开店的想法,吴志勇与我们做了分享。
一路走来是父亲的匠心坚持
新闻晨报:你从小看父亲做葱油饼,他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摆摊,这中间辗转于多处经营,从自家天井一直到小菜场,有没有觉得他这一路走来的辛苦?
吴志勇:在不同的人生阶段,我自己对这个问题确实都有不同深度和维度的理解。首先是念初中和高中阶段,当时我觉得自己父亲摆摊做葱油饼,是个被瞧不起的职业,所以对于班里的同学,我从来不会提及父亲是做什么职业的,或者主动回避这些话题。上了大学之后,我的思想稍微成熟了,觉得父亲有自己的职业担当,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人。他上有老下有小,一方面要照顾我的爷爷奶奶,还要抚养我长大成人。他付出自己的一切,起早贪黑做葱油饼,只为了让这个家庭能有更好的生活条件和物质基础。
记得多年前,我也跟着父亲参加过几档电视节目,更让自己觉得父亲的匠人精神是值得尊敬的,也值得我学习,是我的人生榜样。再后来,就是父亲在家里天井营业因无证无照被叫停,通过政府与企业的扶持搬到了永嘉路开门营业。在这阶段,我父亲更多的是坚持老手艺,继续把葱油饼做好,让更多的食客可以品尝到老味道。我相信,这是老父亲的匠心坚持。
新闻晨报:在上海摆摊开店做点心的人其实很多,你父亲因为做葱油饼而出名,还受到很多市民和游客的青睐,你觉得这当中有没有机遇的因素?
吴志勇:对,我相信这当中肯定存在着某种历史机遇,但其中也有必然性,必然性是我父亲过去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不懈。除了因为身体原因去医院看病或休息(比如手臂因为长期劳作受伤),他几乎每天都是凌晨3点多起床,5:30做出第一锅香气四溢的葱油饼。这期间,但凡他有一点点坚持不下来,那也就不存在后面的出名了。所以我认为,无论做什么工作或事情,首先都是贵在坚持,正所谓“铁杵也能磨成针”嘛。
新闻晨报:永嘉路的店铺得到了饿了么扶持,减轻了租金成本的压力,算不算是最好的经营阶段?
吴志勇:确实很感谢相关部门和饿了么的大力扶持,给我们在永嘉路的经营阶段减轻了很多负担。开始几年,我们确实没有租金压力,但饿了么后来被收购之后,公司不能再按照最初的扶持方案履行,当初对接项目的饿了么员工也相继离职了。从2021年开始,我们签了新的协议和饿了么共同承担房租,2022年3月之后几乎没怎么开业,2023年3月租约到期之后,我们按照事先的约定就搬离了永嘉路店面。
希望新店铺生意继续红火
新闻晨报:离开经营多年的永嘉路之后,这两年的时间内,你们在做些什么?
吴志勇:这期间,我父亲也思考了很多,也沉淀下来,进行了有史以来最长的一段调整。我父亲曾经一度觉得——自己如果真的做不下去就不做了。而我觉得父亲一手创立的阿大葱油饼如果就这么凭空消失,是非常可惜的一件事。所以从去年开始,我们就全身心的投入到店铺重建计划。
新闻晨报:这次在石门二路开出新店,为什么会选择这里?租金成本方面怎么样?
吴志勇:这里并不是我们的第一选择,第一选择肯定是在老店附近或者是在家附近找。但家附近更多的铺子只适合开咖啡店(饮品执照),而我们需要的是热食执照的铺子,但家附近没有合适的。石门二路这个铺子也是辗转了很多人,在看了几十个铺子之后觉得还算合适的。这个铺子租金的话是属于市场的平均水平,重新开店肯定是要承担这些基础成本。
新闻晨报:你们估计新店开出来之后生意会怎么样?老主顾会继续来捧场吗?
吴志勇:我们当然希望生意继续红火,店铺还是会按照我父亲的传统手工艺,把好味道传承下去,价格仍然维持不变。在此,我们也欢迎新老顾客来品尝。
新闻晨报:“阿大葱油饼”商标已经被其他公司抢注了,你觉得应该如何把父亲的手艺传承下去?
吴志勇:我们目前已经注册了“吴根存阿大”商标。我之前也拜访了餐饮界很多前辈,得到了他们的一些宝贵经验和指导帮助。俗话说,万事开头难,我们先把第一家重新开业的门店做好,再去考虑后面的事情。
[新闻链接]
这座城市,
还有很多“阿大葱油饼”
这样的草根IP
罗英:资深出版人、上海文化出版社副总编辑,长期关注美食话题
前几天我关注了一个视频号“上海阿大葱油饼”,打开一看,果然是久违的“阿大葱油饼”,也第一次看到阿大家的英俊儿子出镜。我心想,原以为渐行渐远3年的阿大在茫茫人海中已经变成了一帧怀旧老照片,却不料“暮然回首,这只葱油饼,正在万家灯火阑珊处”。大概率,“阿大葱油饼”又要飘香了,这次可能是父子搭档,阿大葱油饼迎来2.0版本。
说起来,我与“阿大葱油饼”也挺有缘的,前前后后拍摄了很多与“阿大葱油饼”有关的照片,也写过文章为“阿大葱油饼”推波助澜。为了这个葱油饼,阿大沉沉浮浮,常常绝处逢生。其实,关键时刻,阿大总是能遇到一股暖流。我们这座城市,像“阿大葱油饼”这样的草根IP还有很多,原先开在霍山路的奶茶阿姨、江西路的三林塘馄饨……他们顽强地坚持着,他们也是城市活跃的细胞,他们的心中都有一个“百年老铺”的梦想。如果我们能众人拾柴,这些草根IP的火焰就会如更加绚烂,与万家灯火相辉映。静等“阿大葱油饼”再次开炉飘香。
[采访后记]
“阿大葱油饼”从老卢湾搬到了静安,距离报社很近,我决定利用周末时间去看一下。位于石门二路65号的店铺目前正在装修当中,左边是振鼎鸡,右边是宋记饼家,与隔壁邻居形成错位经营。这里距离兴业太古汇、吴江路商圈很近,转弯就是奉贤路,奉贤路是一条很有历史底蕴的小马路,有西王花园弄堂博物馆,入口处就在奉贤路68弄西王小区。西王小区原名西王家厍花园弄,是上海最早的花园里弄住宅之一。周末时间,店铺上街沿的市民和游客络绎不绝,其中还有不少是外国游客。
阿大师傅的儿子小吴此前在静安上班,他告诉我,之前看了不下四五十个地方,一是考虑到阿大师傅的身体,驾驶残疾人电动车距离家不能太远,二是店铺要经营证照齐全,最后比较再三,选择了这里。而阿大师傅这次的寄语是“希望我的儿子把阿大葱油饼传承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