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关注

版面概览

上一版   下一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市民政局局长回应助医陪诊、适老化改造等热点话题

上海今年将新增养老床位3000张


今年,上海市民政局会同市卫健委制订下发了“老年人助医陪诊服务试点方案”,并启动陪诊师专业化培训。谁来陪、怎么陪?会不会收费太高买不起?出现纠纷以后有没有人管?在昨天的《2025上海民生访谈》上,市民政局局长蒋蕊透露,今年的方案中提出全市9个区所有中心城区加浦东、松江开展试点,通过半年左右的试点时间不断在总结各个区的模式,包括人员培训、服务标准、价格确定以及政府怎么补贴,形成一套制度之后进一步推广,“陪诊这项新兴服务出来时需要有一个时间段发展,要让市场接纳认可,让更多人、更多服务愿意进来。”

到今年年底全市率先打造100家智慧养老院

到2024年底全市共建成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529家,现在每个街镇基本都会有2-3家,社区长者食堂总量已经达到405家,提前完成“十四五”400家目标。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5年任务目标是2.5万户,实际到去年年底也已经超过了3.4万户,基本都提前完成了“十四五”规划的各项目标。到今年年底,养老床位完成17.8万张,现在已经达到17.58万张,今年目标是新增3000张。另外,专门用作认知障碍照护的养老床位也已经达到1.5万张。

蒋蕊透露,今年继续加大医养结合的力度,“我们鼓励有条件的养老机构能够尽可能内设医疗机构,前些年标准是150张床位以上的养老机构要应设尽设,现在提出100张床位以上的养老机构都要尽可能内设医疗机构,通过内设的医务室就可以解决一些常见病、慢性病的配药问题。不具备条件内设医疗机构的也不用担心,我们和卫健部门一起推动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和养老机构建立签约关系,而且要做实签约服务,每周至少1个半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护人员要上门提供服务。另外还有这些年开展的养老院+互联网医院,通过和三甲医院、二级医院建立互联网医院,可以实现云上挂号,云端门诊,在线续方,都极大方便了住养老人的医疗服务。”

养老院发展也要跟上智慧的步伐,智慧养老院主要包括入住管理、出入院管理要是智慧的,餐饮管理、健康管理、日常专业照护、安全防护。目前已经建成了70多家智慧养老院,到今年年底全市率先打造100家智慧养老院。

今年,上海市民政局提出了养老机构品质提升三年行动计划,预计到2027年底全市所有养老机构基本智慧功能要实现全覆盖,同时还要建成100家示范型智慧养老院,推动智慧技术和智能产品在养老机构的照护领域进一步推进场景应用。

短托、试住是非常有效的探索,最初开展这项工作是解决春节期间由于住家保姆春节返乡。现在养老机构的短托服务已经是常态化开展了,今年春节半个多月的时间全市就有260多名老人选择短托,到试住结束的时候,有150位老人表示很愿意长住,这个比例还是比较高的。

蒋蕊介绍:“很多老年人提出没有人照料,临时性推出了这个项目,没有想到这个项目非常受欢迎,现在变成了一种常态化开展,不一定是春节期间,也可以是老年人术后康复需要一段时间术后康复而家中不具备这个条件,或者阶段性家中子女出现一些情况不在身边无法照料或者老年人自身也需要了解一下养老机构的情况体验。”

今年将继续织密社区长者食堂

“很多社区食堂已经成为了网红打卡点。”蒋蕊介绍,这几年老年助餐受到很多老年人欢迎,模式上主要是推社区长者食堂,前面已经报告了社区长者食堂已经超过405家,未来还在进一步织密布局网,相信今后老年人可以在居家附近15分钟步行范围内都能找到社区长者食堂。随着社区长者食堂进一步推广,加上社区餐饮企业的加入,老年助餐价格会体现出优惠的优势。

为了让老年人吃好,上海市民政局对社区长者食堂的标准,对环境、餐食、安全等都提出规范,也是接下来致力于推动均衡优质发展的重要举措,希望给老年人提供更加美味的暖胃一餐饭。

今年还将继续织密社区长者食堂,希望每个街镇有一个甚至有两个。崇明、金山等远郊地区,除了在推社区长者食堂之外,还更鼓励考虑辐射面积,鼓励在村组层面设立老年助餐点,由社区长者食堂作为中央配送送到社区助餐点。今年上海市民政局专门出台了鼓励运用市场化机制来发展送餐服务的意见,因为有很多市场化平台,美团、饿了么等等,用市场化的机制来开展送餐服务。

上海非常欢迎社会化的餐饮企业加入到老年助餐网络中来。蒋蕊透露,目前,上海好几个区已经和市场化平台形成了很好的机制,老年人吃饭相对早一点,可能11点钟就开始吃午饭了,平时市场化平台送餐高峰可能要在12点钟以后,“这座城市还是非常温暖的。社区食堂还为快递小哥提供一餐饭,专门留到2点钟,晚上留到8点钟,最后还会给快递小哥留一个爱心便当。”

上海市民政局专门打造了全市统一的适老化改造平台。对于适老化改造,供应商正在不断拓展和丰富。适老化产品从大概念来说也属于康复辅具产品一类,与老年人生活息息相关。近几年,上海康复辅具产业有了初步发展,形成一定规模。在康复辅具的类别中都纳入了以旧换新的销售产品目录中,其中助听器、助行器、护理床等产品销售额都在前面。现在每个街镇都有社区租赁点,如果市民有需要,都可以到就近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去试用。下一步,非常期待像智能产品特别是人形机器人的发展能在整个康复辅具乃至整个适老化产品运用中都能获得更大的发展。

短期在上海停留的新人可在上海办理结婚登记

婚姻是人生甜蜜旅程的新开始。2022年9月,上海开始实现全市通办,2023年6月开始和全国21个省份之间实现了跨省通办,今年5月10日开始,即将实现全国通办。国务院新修订的婚姻登记条例5月10日实施,办理结婚离婚登记更加方便,更好便利当事人。

去年全市共办理婚姻登记人数13.5万对,其中跨省通办有2.52万对,上海跨省通办的人数、比例在全国来讲都是比较高的。因为上海外来人口比较多,通过跨省通办以及接下来实现的全国通办,想让更多不是上海户籍但是在上海工作生活了多年的新上海人在上海结婚登记。甚至全国通办以后,哪怕到上海来旅行,短期在上海停留的新人都可以在上海办理结婚登记,打造浪漫婚姻起始地。

这几年上海婚姻登记服务也在改善,甜爱路开设了只办结婚登记的登记窗口,杨浦区把婚登场所放在江浦公园,闵行区婚登窗口本身就在公园,长宁区的婚姻登记场所放在幸福路。蒋蕊坦言:“现在很多年轻人很在意结婚登记的仪式感,我们希望把传统文化浸透在整个结婚登记过程中,一开始就送上和和美美的祝福。”

晨报记者 陈里予

新闻晨报

 

内 容 版 权 归 新 闻 报 社 所 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