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外国小伙在视频里说:“我在前两天的视频里厢,把‘虾’这个字读成了hoel……讲到‘虾’这个字呢,伊邪气有意思,在上海市区话里厢,hol(花)/hoel都可以读,在崇明读hol,在川沙、南汇一般读hoel,在松江、奉贤西乡、金山读hoe3,平的(指声调)……”
看完大家有点疯了。
留言里有人直接说出了心里话:“我不确定是不是AI做的换脸视频。”
有人比较理性:“见了鬼了,老外上海话说得比我还像上海人。”
也有人更“理性”地指出了问题:“旁友,侬额上海闲话讲法讲法带口音了。”当然,他以为的青铜,其实是王者,看出了门道的网友回复道:“这不是带口音,而是本地话。你仔细听,他报川沙、崇明、南汇、松江、青浦这些地名时各自用了相应的本地话。”
这名遮住脸,光听声音,不知道他来自上海哪个区的小伙其实来自阿根廷,本名Federico Demarco,中文名叫“吴飞得”,社交媒体上惯常使用的“飞得”二字是“Federico”的谐音,而姓“吴”则是因为他喜欢研究吴语。
飞得的语言进阶进程是这样的,先学会普通话,再因为当时的女朋友,现在的老婆是上海人而学会了上海话,等来到上海之后,他发现相比上海市区通用的方言,不同地区流传的“土话”各有特色,而这也最终成为了他在上海大学攻读语言学硕士的研究方向。
和很多来上海的外国人喜欢在梧桐区逛街、喝咖啡不同,飞得跑得最多的地方是上海郊区。“五一”假期临近,就让他来为大家推荐郊区游玩路线。
金山区
西北线:朱泾东林寺——花开海上——枫泾古镇
南线:张堰镇——秦阳村
“金山我最熟悉。”因为飞得结识了同样喜爱研究方言的金山朱泾镇小伙封烜鑫,两人一有空就在金山做田野调查。“每个星期都会去一两次,调查了三四年,我们研究金山话的书也快完成了。”
飞得做研究去的是金山的各种村子,他也喜欢去看古桥和老房子,但是他觉得这些不适合推荐。“都在很远的地方,而且有的建筑已经很破,不是旅游景点。我们是因为喜欢,喜欢研究才去的,一般的旅游者应该没有兴趣。”
他推荐了更为大众化的线路——“大家可以去朱泾的东林寺。”作为金山老县城所在地,朱泾镇自唐代建镇以来已有千年历史,在镇上的东林寺有几项吉尼斯纪录,而且建筑风格独特,寺庙主体建筑依着一座高大的仿假山建筑而建,形成山寺合一。
“离东林寺很近有一座花开海上生态园,可以去那儿看花。”
这一条线路还没有结束,飞得的安排满满的,“之后可以去朱泾隔壁的枫泾古镇,古镇比较大,虽然有商业化,但不是那么厉害,大家可以在那里吃当地美食,蹄子(本地话,走油肉)、蹄髈。”
虽然金山是飞得最亲近的地方,加上了几层滤镜,但他还是实话实说,枫泾古镇并不是他最喜欢的古镇。他最喜爱的究竟是哪一个,请见后文揭晓。
这是金山西北线,如果要去金山的南面,飞得推荐大家去张堰镇。“张堰的乡下很漂亮,有很多农家乐,可以随便选一家,尝尝金山本地味道。”
飞得常去张堰的秦阳村,那里有一个乡音馆,展馆面积仅约80平方米,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分为历史传承、文化延展、智学体验和吴语工作室四个功能区。“大家可以触碰电子屏,学习金山话。”
如果是亲子游,或想要有很多体验感,飞得推荐大家去金山亭林钓小龙虾。“付门票后,会给你篮子、桶、钓具,你可以自由地去河里钓小龙虾。”
奉贤区
庄行——南桥——青溪古镇
对于奉贤,飞得设计了一条一日游线路。
早上,先去庄行吃羊肉。
庄行本地人有请早吃羊肉的习惯,我们曾经采访在庄行开了几十年羊肉店的老板,他说出了其中的原因,“这是这个地区老早的习惯,因为当时生产队队长哨子一吹,大家都要出工干活,所以生产队里欢喜吃羊肉烧酒的老人,基本上都是一清早来吃羊肉的,三四点吃好以后再去赶出工。”
飞得不知道这其中的道道,但他觉得羊肉软糯好吃。吃好羊肉可以在老街走走,这里有飞得喜欢的有年岁而漂亮的桥。到了下午,飞得建议大家去南桥玩一玩,他的理由是上午玩累了,下午就在南桥找个地方坐下,休息休息,最关键的其实是为了晚上的活动充电续航。
晚上,就可以去飞得最喜欢的青溪古镇游玩了。“我最喜欢的就是青溪,我喜欢它的样子,很安静,很漂亮。古镇里没有很多卖小吃的店,好像也没有臭豆腐,晚上走在河边,看灯,真的很漂亮。”
松江区
天马山斜塔
去松江的话,飞得推荐去广富林遗址公园,爬佘山,去泰晤士小镇或在晚上去泗泾。“我每次去泗泾都是在晚上,那里有很多摆摊的,是美食集市。”
飞得个人最喜欢的是去天马山,“山顶有斜塔,像意大利的比萨斜塔一样。”这座天马山地标性建筑叫护珠塔,是一座七层八角形砖木结构的楼阁式宝塔,它的塔身倾斜度其实超过了比萨斜塔。
“很古老的样子,我去了不止一次。”
浦东新区
书院村、海沈村
飞得前段时间在桃花节期间去了一趟南汇。“我没有去要付钱的景点,而是去了书院乡村,有很多桃花,很好看。本地人也很热情,开着小车带我们兜了一圈,看了各种各样的花,也带我们去河塘喂鱼。”
飞得还去了海沈村,他建议这个地方可以搭配着别的地方一起游玩。“这里很小,如果正好在附近,可以去看看。”
而对飞得来说,这里有他感兴趣的东西,他在一个老房子里喝了咖啡。“是绞圈房子。”他用本地话说。
海沈村还有一个沪乡空间,这是上海首个沪乡文化与本土生境沉浸式体验馆,里面有“南汇话大挑战”互动多媒体。飞得对着屏幕自我挑战了一下,黄金级别根本难不倒他,“仪势”“蹄子”“长果”等词语百分之百选对了意思。直到钻石级,才答错了一个“话啥白相”。
他的表现让旁边本地阿姨们不住赞叹,“噢哟,厉害的。”“伊土生土长的。”
最终观点集中到了一个:“伊应该是南汇女婿。”
而这也是飞得身上的“神秘面纱”,他已经被猜过“金山女婿”“奉贤女婿”“崇明女婿”……而其实,所有的答案都不对。
晨报记者 顾 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