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理财

版面概览

上一版   下一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存款利率倒挂深化 市场预期持续下行


晨报记者 刘志飞

记者近日从多家银行了解到,当前银行长期存款利率与中短期利率呈现明显倒挂。3月份,3年期、5年期存款利率纷纷环比下调,而且均低于3年期存款。

业内人士分析,此举背后是商业银行应对“降息周期扩大、负债端成本高企、中美经贸摩擦加剧”三重压力的主动调整。业内普遍预期,随着适度宽松货币政策持续深化及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推进,下半年仍有20-30BP的利率下调空间。

利率“倒挂”成常态

银行负债结构加速重构

根据融360监测数据,2025年3月商业银行5年期平均存款利率已降至2.88%,较上年同期累计调降48BP,明显低于2.75%的市场预期通胀水平。而3年期大额存单利率报2.197%,5年期则骤降至2.038%,价差倒挂达15.9BP。值得关注的是,国有大行协定存款利率已调至0.2%,活期存款仅剩0.1%。“商业银行正通过做短压长策略优化负债结构。”开源证券分析师刘呈祥指出,截至3月末,企业贷款收益率已降至3.3%,而年内到期高息长定期存款超5.8万亿,息差压力迫使银行加速处理长期高成本负债。此举既可缓解净息差收窄压力,也为后续LPR调降创造空间。

政策传导机制转变

利率市场化攻坚提速

央行货币政策司在最新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明确,将完善市场化利率形成机制,有序推进存款利率与市场利率并轨。在近日召开的国新办发布会上,央行副行长邹澜重申“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推动社会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利率政策工具将呈现分层施策特点。”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分析,一是通过优化结构性工具定向支持科技创新、绿色转型等重点领域;二是完善存款利率自律机制,推动城商行、农商行等中小银行规范定价;三是扩大LPR应用场景,引导房贷利率更大幅度下行。

储户行为深刻变迁

财富管理格局生变

某股份行数据显示,5年期大额存单销售量较调息前锐减。“利率调降叠加起存门槛(20万)限制,客户更倾向选择流动性更强的货币基金或短债产品。”该行财富管理部负责人坦言。与此相应,结构性存款预期最高收益率攀升至2.32%,外资银行产品甚至达5.28%,显示避险需求向高收益结构化产品转移。

市场机构测算显示,若存款利率继续下行20BP,将释放逾2万亿居民储蓄转向资本市场。中金公司报告预计,2025年权益市场增量资金中,存款迁移贡献度将达38%。

国际博弈加剧

货币政策对冲力度升级

特朗普政府近期掀起关税战,对全球经济都带来影响。

据权威部门透露,我国一揽子对冲政策已箭在弦上:二季度择机降准0.5个百分点,释放长期资金超万亿;同步下调M LF利率20BP,推动LPR更大幅度走低;创设“制造业振兴专项再贷款”工具,规模或达5000亿。某政策研究机构人士透露。

面对“三重压力”交织的复杂局面,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步入深水区。商业银行通过利率定价机制创新、负债端结构调整等举措,正在重塑金融资源配置效率。随着“降准降息”政策工具箱的逐步开启,以及存款利率与市场利率并轨的持续推进,中国金融体系将在稳增长与防风险的平衡木上走出一条特色化路径。这场静水流深的利率变革,终将在经济高质量发展答卷上留下深刻印记。

新闻晨报

 

内 容 版 权 归 新 闻 报 社 所 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