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12版:特刊

版面概览

下一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西九文化周 上海×香港

艺术生活 双城对话


晨报首席记者 吴 飞

城市如舞台,文化是其灵魂与光芒。

在全球文化版图的聚光灯下,香港以独特的文化语言讲述自身故事。历经多年匠心构筑,西九文化区——这片融合M+当代视觉文化博物馆的当代视野、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的中华底蕴、戏曲中心的传统新声以及自由空间与艺术公园的多元活力的文化绿洲,正从维多利亚港畔冉冉升起。它驱动着香港激荡全球顶尖艺术思潮的雄心,也肩负着构筑“古今中外”文化交汇高地的使命。

2025年,当西九文化区的绚烂图景首次大规模映照黄浦江,一场精心策划的“上海西九文化周”拉开帷幕,这不仅是香港文化力量的集中展示,更是沪港两座国际都会在全球文化竞逐中,一次心照不宣的携手与共振。这不仅关乎文化地标的硬件实力——那些由全球智慧凝聚的建筑群落;更在于其内核的驱动力——能否为世界提供独特的文化向往,能否为每一位参与者带来深刻的“文化获得感”。

此刻,西九正以“文化周”为引擎,加速启航。M+和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联合主办“贝聿铭:人生如建筑”上海站展览,是华裔建筑大师贝聿铭(1917–2019年)在内地的首个全面回顾展;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则在百年张园讲述“城市脉动”的古今对话;原创粤语音乐剧《大状王》将在上海文化广场的舞台上,展现香港戏剧的十年磨一剑;更有实验粤剧《霸王别姬》(新编)、国际视野的“爵士荟”以及前沿舞蹈表演──香港舞蹈团──舞×武剧场《凝》及《鸣》(独舞版)。这不再是单一的香港艺文地标巡礼,而是在“西九文化周”的框架下,联动上海多个文化地标,织就一张覆盖展览、戏剧、音乐、舞蹈的艺术网络,让每一位身处上海的市民与访客,都能沉浸式感受这场双城文化交融的浓厚氛围与勃勃生机。

这不仅是艺术的盛会,更是城市品牌的辉映与文化旅游的价值再造。通过此次文化周,西九文化区不仅将其独特的艺术产品与管理经验“带出去”,提升香港作为国际文化枢纽的品牌形象;更为上海的文化天空增添了来自香江的亮色,丰富了市民与游客的文化选择,促进两地文化人才的交流与思想碰撞。这场双向奔赴,产生的不仅是文化艺术层面的激荡,更是两座城市在文化软实力与国际吸引力上的一次共同提升。

本报这份特刊,正是这场“西九文化周”沪上盛景的忠实记录者与热情参与者。我们不仅致力于梳理呈现“上海西九文化周”的精彩看点,提供一份深度体验指南;更希望通过我们的解读与传播,让更多人理解西九文化区对于城市文化塑造的深远意义,以及沪港文化交流对于激发城市创新活力的重要价值。

双城荟萃,艺韵流觞。愿您在这个特别的文化季,尽情领略西九文化区带来的艺术震撼与创意活力,尽情感受沪港双城辉映的独特魅力。

新闻晨报

 

内 容 版 权 归 新 闻 报 社 所 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