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09版:特刊

版面概览

上一版   下一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篇 

对话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馆长吴志华博士

首次离港策展,香港故宫馆为上海带来了怎样的礼物?



策展人及部分参展艺术家合照
图坦卡门巨像(被阿伊和赫伦布挪用)第18王朝(公元前1550–公元前1295年)石英岩、颜料埃及国家博物馆埃及最高文物委员会

“沪港双城,艺脉相承”,在2025上海西九文化周携手顶尖文化艺术机构中,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格外抢眼——作为香港西九文化区管理局与故宫博物院的合作项目,香港故宫馆以崭新的策展手法,从香港角度出发,结合环球视野,展出了大量故宫博物院和其他世界重要文化机构的珍藏。

更令人关注的是,首次离港办展的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为上海带来了一份贯通古今的礼物:即将于6月20日在张园登场的“城市脉动——中国传统文化再诠释”展览(“城市脉动”展览),既展现了中国传统园林艺术,又探讨沪港两座城市的当代生活思考。

在与新闻晨报的对话中,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馆长吴志华博士分享了对此次特展筹备的台前幕后,更表示期待与上海积极合作,让两地观众欣赏到更多高品质特展。

双城对话

探索古今园林之美

“城市脉动——中国传统文化再诠释”展览是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自2022年开馆以来,首次到其他城市举办展览。设置怎样的展览主题、带来哪些展品,都颇费思量。

吴志华博士认为,上海和香港非常相似——两地早在近代就以商业性、开放性闻名,如今又都是举足轻重的国际金融都市,文化艺术的发展轨迹也有遥相呼应之意。“城市脉动”的主题由此而来:让当代艺术家发挥创意,给中国传统艺术的主题插上古今对话的翅膀,引导观众沉浸体验。

而将本次展览置于拥有140多年历史的“海上第一名园”张园,更是神来之笔,“上海的博物馆很多,但我们想在一个不那么传统的空间里。张园有悠久的历史,在这里做一个现代与传统的对话非常合适”。吴志华博士特别提到,张园是经过城市更新改造后焕发生机的地标,观众漫步其中,更能感受中国园林山水艺术的精华与当代生活的融合,更添意趣。

“我们不希望只是用教科书的方法去讲园林的历史,而是希望观众看到艺术品,把历史跟当代连接起来,思考历史跟我们的关系是怎样的。”他自豪地表示,参与“城市脉动”展览的16位香港艺术家,年龄迥异,跨越不同艺术媒介,有望更多元、立体地为观众展示园林的古今对话。“绘画、视频、音乐、多媒体、人工智能……我们觉得艺术应该全方位地把我们的生活连接起来”。

在吴志华博士看来,此次特展不仅有沉浸式体验,更有内容的深刻表达。比如有的艺术家融入音乐元素于作品中,带來视觉体验,有的艺术家则会诠释“看山是山”与“看山不是山”的不同意境。他希望这些优秀的作品,能够常看常新,真正践行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创新是我们主要的命题,不仅是博物馆要创新,我们也希望通过这些展览推动艺术家朋友创作下去,让好的作品在五十年、一百年后依然具有生命力”。

加强交流

期待沪港联手引进重磅大展

从年初登场的“流动的盛宴——中国饮食文化”特展,到年末将重磅亮相的“古埃及文明:埃及博物馆珍宝”特展,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在策展时既强调展示中国文化艺术的丰富性与优秀传统,也不断促进与全球文明的对话,吸引了大量海内外观众前来观展。

吴志华博士透露,年龄上看,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的观众接近6成是34岁以下,年轻群体的比例也在逐年增加;从地域上看,有20%的观众来自海外,除了传统的欧美、日韩观众外,东南亚游客造访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的比例也在提升。此次在上海西九文化周一起造访上海,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也向世界各地的游客张开怀抱,希望为他们提供不同的可能性,“对年轻观众,我们希望他们在看展能获得共鸣,感受到历史、文化、艺术在当代的演绎;对海外游客,我们也很期待他们能通过认识传统中国文化,进一步了解现代的中国”。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沪港两地在博物馆领域的交流相当密切,合作更涉及展览、人才培训、国际研讨等多个领域。吴志华博士表示,今年,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会还与复旦大学展开合作,共同举办国际研讨会并探索人工智能在博物馆领域方面更多的可能性。

当然,对普通观众来说,两地的密切交流也意味着未来更有“眼福”。继在上海大获成功之后,古埃及珍宝展即将于11月在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以“埃及博物馆珍宝”特展为主题展出。吴志华博士表示,“埃及博物馆珍宝”将采用完全不同的方式重新策展、布展,期待未来两地也能积极合作,共同引进世界级大展,“从市场的角度看,上海面向长三角,香港服务大湾区,两个区域的市场和人口都很大,同时两地观众对高水平、高技术、高质量的文化艺术都很有追求,所以我们完全可以合作共建,一起引进世界级大展。我相信,合作共生会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晨报记者 曾索狄

张园展览:“城市脉动-中国传统文化再诠释”展览

时间:2025年6月20日至7月31日丨地点:张园W1

“城市脉动-中国传统文化再诠释”是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首次在香港地区以外举办展览。展览将通过跨领域多媒体作品,演绎中国园林山水,并在张园这座拥有140多年历史的“海上第一名园”中,构建一个穿越古今的互动空间。漫步其中,观众不仅能探索中国园林山水艺术,更能欣赏上海与香港两座城市如何将现代与传统美学完美交融。

展览由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客席策展人郑婵琦策划,16位新晋及资深香港绘画、录像及多媒体艺术家将带来的精彩纷呈的跨领域多媒体作品。参与艺术家包括“Labubu”精灵家族的创作者龙家升、当代艺术家又一山人(黄炳培)、作曲家林丰和陈庭章,以及多位多媒体艺术家,包括吴子昆、冯颖琳、黄琮瑜、林欣杰、陈惠立和黄智铨。展览亦展出漫画家利志达、视觉艺术家江康泉(江记),以及新锐画家黄进曦、Peep、sketchup和何达鸿的精彩作品。

与“城市脉动-中国传统文化再诠释”一起与沪上观众见面的,还有一系列精彩活动。6月21日,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将与解放日报·上观新闻共同举办文化沙龙,馆长吴志华博士、展览策展人郑婵琦女士及参展艺术家将与上海业界及艺术文化爱好者深入交流。展览期间亦将举办音乐表演、展览导赏、艺术家示范、艺术家创作分享等精彩活动。

亮点特展在香港

长期以来,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致力促进世界不同文明的对话,2025年下半年,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将推出三大重磅展览,展示不同文明的历史奥秘。

特别展览:“古埃及文明:埃及博物馆珍宝”

时间:2025年11月20日至2026年8月31日丨地点: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展厅9

特别展览“古埃及文明:埃及博物馆珍宝”是香港历来规模最大、内容最全面、展期最长的古埃及文物珍宝展。在为期9个月的展览时间内,展览将展出近250件来自埃及国家博物馆、卢克索博物馆等七间重要的埃及博物馆的珍贵藏品,以及开罗附近萨卡拉大型墓地的最新重要考古发现,包括自2018年以来发现的雕像、棺椁和动物木乃伊,讲述埃及法老图坦卡门传奇的一生(在位时期约公元前1332年–前1323年)。

同时,博物馆将精心策展,运用互动数码科技,为观众提供沉浸式体验,深入探索古埃及文明的奥秘。

特展展览:“天方奇毯——伊斯兰与世界文明的交织”

时间:2025年6月18日至10月6日丨地点: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展厅9

作为香港首个聚焦伊斯兰和中华文明之间的文化交流展览,“天方奇毯——伊斯兰与世界文明的交织”展出约90件文物,包括萨法维伊朗、莫卧儿印度和鄂图曼土耳其的精美地毯、瓷器、金属工艺品、彩绘手稿及玉器等。展品主要来自卡塔尔多哈伊斯兰艺术博物馆,亦包括故宫博物院和香港故宫馆的馆藏文物。除了建筑之外,地毯是伊斯兰艺术中最大型、最具代表性的表现形式。宫廷地毯是由技艺高超的织工精心制作。每幅地毯皆采用最上乘的材料,包括丝线、帕什米纳羊毛、金线和银线,再以来自世界各地的染料进行染色。

展览中,面积最大的宫廷地毯甚至需要多达十位良工巧匠合力编织多年才能完成。

特别展览:“莫卧儿王朝瑰宝——英国维多利亚与艾尔伯特博物馆珍藏”

时间:2025年8月6日至2026年2月23日丨地点: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展厅8

“莫卧儿王朝瑰宝——英国维多利亚与艾尔伯特博物馆珍藏”是香港首个全面展示莫卧儿王朝艺术的大型综合展览,展出约100件主要来自英国维多利亚与艾尔伯特博物馆的展品,涵盖绘画、珠宝、建筑、兵器及织绣等多个类别,绝大部分为首次在香港展出。展览将展出位于印度次大陆的莫卧儿王朝“黄金时代”(约1560–1660年)最著名的三位君王,即阿克巴(1556–1605年)、贾汉吉尔(1605–1627年)和沙贾汗(1628–1658年)在位期间所创造的非凡艺术成就。

新闻晨报

 

内 容 版 权 归 新 闻 报 社 所 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