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1版:特刊

版面概览

上一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篇 

西九文化区管理局表演艺术行政总监谭兆民采访:

分享上海西九周 精彩演出和作品背后的理念


①《鸣》(独舞版)海报
② 舞×武剧场《凝》
③ 爵士荟
④ 音乐剧《大状王》
⑤ 小剧场粤剧《霸王别姬》(新编)
图片由西九文化区管理局提供
西九文化区管理局

“这次给上海带来的不仅是最有特色的演出,也是最好的演出!”采访中,西九文化区管理局表演艺术行政总监谭兆民表示,上海观众将迎来一个“西九表演大礼”:

“我很高兴透过上海西九文化周,向上海观众呈献丰富多元的西九表演艺术,这次展演包括四个备受赞誉的节目,涵盖戏剧、爵士乐、戏曲和当代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备受期待的原创粤语音乐剧《大状王》将在上海文化广场首度公演,正式启动其首次国内巡演;还有一连三晚在JZ Club呈献由顶尖年轻音乐家所改编及原创的爵士乐作品,展示了香港音乐界的活力;以及由西九制作、屡获殊荣的实验性小剧场粤剧《霸王别姬》(新编)将在宛平剧院上演;这次展演还包括在上海国际舞蹈中心剧场上演的两个创新前沿的当代舞表演——与香港舞蹈团合作的舞×武剧场《凝》,以及编舞家盘彦燊所创作的《鸣》(独舞版)。”

谭兆民在表演艺术行政管理方面拥有超过20年的经验。他将西九文化区比作一个“新生儿”“非常年轻的年轻人”。在他看来,这种年轻特质或许会让上海的观众最直观地感受就是“新”的体验,“此次来沪展演的几部重要作品都是西九委约孵化的新作品,表演艺术具有流动性,就像一个不断成长的生命体。希望观众能从这些作品中感受到创新的气息。”他认为创新始终是香港艺术人才和作品的重要特质。

另一方面,他希望观众能通过这次来沪展演的作品,感受到西九表演艺术创作生态的蓬勃活力,这种活力的核心动力源于“时间”这一关键因素:“在演出制作过程中,我们常常会讨论场地、资金和人才,却往往忽略了‘时间’这个重要元素。艺术家需要充足的时间来孵化创意,而西九正是致力于为艺术家争取尽可能多的创作时间。”他以《大状王》为例详细说明:“从2014年启动到2018年预演,预演后根据收集的2000多份观众反馈进行改编,每一条意见都经过仔细研究,直到2022年才正式首演,仅这个阶段就用了整整8年时间,如今2025年与观众见面的版本,已经历了10年的精心打磨,可谓慢工出细活。同样,《霸王别姬》和即将再次来沪的舞蹈作品《凝》也分别经历了长达6年的孵化过程。”

采访中,谭兆民特别阐述了西九文化区在国际化与本土化之间的平衡之道。他认为:“越是具有差异性的审美,对提升观众艺术鉴赏能力就越有帮助。观众的艺术品味需要多元化的刺激,这正是我们努力的方向。西九委约的作品以扶持香港本土演员和创意人才为基础。同时积极与内地及国际优秀艺术家展开深度合作。”这种合作模式对西九至关重要,它体现了西九的核心定位——持续推出具备国际化视野和水准的演出,这不仅关乎香港本地观众,对吸引内地乃至全球观众同样意义重大。”谈及西九演出的整体定位,谭兆民精辟概括:“植根香港、背靠祖国、面向世界。”

“希望上海的观众能够喜欢我们带来的节目,并由此对西九产生更多兴趣与好奇。我们更期待通过这次演出,能吸引更多观众未来亲临香港,体验西九独特的文化氛围。”谭兆民认为表演艺术始终是连接沪港两座城市的重要纽带:”艺术文化交流让沪港紧密相连,我们期待这次西九表演艺术展演能进一步深化两地关系,为未来创造更多合作机会。”

晨报记者 邱俪华

新闻晨报

 

内 容 版 权 归 新 闻 报 社 所 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