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昨晚落下帷幕,10天内,400部展映影片,放映约1500场,这无疑是一场观影的盛宴!
在视频编辑软件中,转场是指用于连接两个或多个视频素材之间的过渡效果。对于那些在电影节片单当中收入十几部乃至几十部电影、计划一天内要观看多部影片的朋友来说,每天最关键也是最紧张的是如何实现在不同电影院之间的“转场”。本期的新闻晨报《上海会客厅》节目,我们采访了部分影评人、资深影迷以及文化界人士,来听听他们分享的“转场”故事。
这几天,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范文兵教授沉醉于电影的观摩之中,在他看来,电影节如梦似幻,是初夏的节日。电影节期间,范教授计划观看14部电影,截至6月20日下午已经观看了11部,还要坚持写微信公众号,每日一更。
因为上海影城离家近,范教授将其称为观看电影的主场:“每次出门要带三副眼镜,那天中午因为有个饭局,匆忙之间只带了一副墨镜,结果下午只好戴上墨镜看电影了。在影城看完《玛丽亚·卡拉斯》,运气好,叫到一辆敞篷天窗车。听着苹果古典频道的电影原声带,里面基本是卡拉斯的演唱,看新奇角度的城市景观,奔往大光明电影院。”
6月18日这天,因为堵车,范教授在大光明电影院门口的车里,拍到了一张角度极佳的电影节巨幅海报。电影节期间,大光明放映是在1号LUXE厅。“没想到,这一场的座位非常好,是在二楼前面的位置。”范教授说。
上海电影评论学会副会长、同济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汤惟杰这几天很忙。6月18日他去了科技影城看巴斯特·基顿的《西行》,6月19日上午在上海影城看了石川庆《远山淡影》,下午又去兰心大戏院看了奥特姆·代·怀尔德的《爱玛》,散场后赶上下雨,就去附近花园饭店点了咖啡和蛋糕——一顿“偶遇的下午茶”。
汤老师在朋友圈分享了两天(20-21号)还未看的四张电影票,他告诉记者:“这次电影节原计划计划看大概10部电影,后来又临时补购了两次,结果成了16场,总的来说转场衔接顺利。”
本届电影节期间,影评人钱小昆计划观看15部电影,截至6月20日下午已经观看了11部。钱小昆向记者讲述了自己6月19日转场于不同电影院的情况。
当天第一场是中午在天山电影院看的,是伍迪·艾伦的《子弹横飞百老汇》,这应该是第一次在大银幕上看伍迪·艾伦的成名之作,看得相当过瘾,而且也是代表了他在精力最充沛时代创作的特别喜剧和戏谑的一部电影。
因为电影院的空调开得比较足,又穿了短裤,所以冷得瑟瑟发抖。虽然电影院有提供毯子,但我没拿。下午回到公司上班,下班之后赶紧冲回家里换长裤,因为晚上有一场电影。换了长裤以后,先冲到了静安嘉里中心的百美汇,看了瓦尔达的黑白片《短岬村》。看完了以后,马上再坐地铁二号线冲到天山电影院,同样是看伍迪·艾伦的片子《解构爱情狂》,很过瘾,但是好像二楼空调不足,所以穿了长裤热得要死,差点捂出一腿的痱子。
钱小昆认为,以后选片,首先是电影要喜欢,第二是交通方便,这两点结合起来很重要。
在钱小昆看来,上海是名副其实的“电影之城”,影迷的专业度和热情都“溢出”了银幕。他向记者展示了自己收集的一些特色文创,其中包括“菲林卷”的“天堂电影院”票夹,苏大排老师手绘的“放大”明信片,天山电影院看《解构爱情狂》结束,伍迪·艾伦影迷“随心所欲观影团”自制派送的书签。
影迷张先生这次购买了40场展映影片,他为此制作了详细的看片计划表,其中6月14日和16日都要看五场。截至6月20日下午已经看了31场,他告诉记者:“目前保持全勤记录。自己在排片的时候就考虑到了交通问题,转场很顺畅。”
从看片计划表来看,除了标注了电影观看时间、影院名称、票价和座位,最大的特点是电影院场次集中,表格当中色块代表了不同的电影院。张先生表示,他会安排集中某个时段的电影在一家电影院看完,例如上午的场次在上海影城或艺海,下午到晚上的场次安排在大光明,这样就减少了中间转场的次数。
6月5日电影节开票之后,影迷王恺顺一共抢到了38场展映影片,其中80%都是纪录片,他告诉记者:“目前看了28场,还有最后10场了,今年基本安排每天不超过2家电影院,所以没啥转场压力。”
电影节期间,青年导演朱昳青将观看30余部电影。6月20日晚上,她在上海影城参加本届电影节评委会主席朱塞佩·托纳多雷的《天堂电影院》特别放映会之前告诉记者:“今年电影节期间都是坐地铁去电影院,所有电影院基本上都是间隔40分钟左右到。然后增加的电影场次会选在同一家影院观看。本次基本上都是在静安嘉里中心、上海商城剧院、兰心大戏院、上海科技影城、和平影都、上海影城、朵云轩影城、黄浦剧场等地铁换乘方便的影院。6月19日去了沪北电影院,本以为换乘会很不方便,一看距离地铁延长路上海大学站很近。去年电影节期间都是骑车去电影院,有几天是一天看5部。”
朱昳青认为本届电影节的排片非常人性化。地铁换乘非常方便,赶场都不会迟到,有些同样类型或者有关联的电影会安排在同一家影院。以朵云轩影城为例,6月16日晚上8点40分维尔托夫的《持摄影机的人》,在此之前(6点半)是学者讲述发掘、整理和归档的《维尔托夫的回归》,是一部修复维尔托夫作品胶片的纪录片。
今年的电影节在排片方面有一些人性化的做法变化。例如,往届电影节上午排片一般是从10点半开始,今年有一些放映时间长的影片调整为10点开始。
作为电影节排片人,资深电影人王佳彦(四眼老王)对此解释:“上午提前到10点是为了让影迷中午吃饭赶场子的时间充裕点,下午3点半的场次尽量安排两个小时之内的片子,也是考虑到影迷晚餐和赶场子。另外,上午9点的片子一般是超过三小时的,有的电影晚上11点放映是因为晚上8点40分场次的片长原因,所以无法安排到10点半放映。”
记者查询排片表也发现,部分晚上8点40分放映的电影,结束时间是10点半。
6月22日是电影节最后一天,有几家电影院当天最后一场影片是晚上11点开始放映,其中上海影城排片是《捏造》,大光明电影院排片是《穆赫兰道》(4K)。王佳彦告诉记者:“这两场都是加映的,几乎秒杀。”
晨报记者 严峻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