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脱口秀

版面概览

上一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篇  下一篇

一人一龙的梦想

媒体人 钱德勒

我发现好莱坞拍大片依然是值得学习的,只需要做到“老老实实”就能轻松获得好口碑,比如《新·驯龙高手》就是这样。所谓老老实实,就是你想看龙,就做多做细。你想全年龄段都能看,就是故事简单,亲情爱情友情都给最朴素的那一挂,点到为止。甚至卖情怀都是老老实实,对于动画版还原度极高,演员选得就很“动画”,冒北欧仙气。怎么比?

好莱坞大片另一面的现象,就是“懒惰”,背靠强大的技术以及IP情怀,它对于故事和人设的挖掘一旦放弃追求正确的潮流,就会赢得观众的心,新版的优势就在于可以让不少注意力相对薄弱的非影迷观众能够更聚焦在特效场面上,获得的体验感拉满。这就是辩证关系,因为懒惰反而聚焦,最大程度讨好不想动脑筋的观众,相比之下很多国产片就“太勤快”,都想要,不展开了。

因为真人的加入,新版实际上才树立了真正意义上的“反派”,即小嗝嗝的族长父亲代表的父权文化,将有毒的男子汉气概与维京人传统做了巧妙的衔接,有些台词和细节让当代观众觉得好典,比如“我说什么你为什么听不到”,再比如“我是为你好”等等,扮演父亲的演员杰拉德是动画片系列稳定的配乐,但这次走到台前那种daddy的味儿就马上扑面而来,更有意思的是,他的成名作《斯巴达300勇士》就很像典型的维京人文化,孔武有力、崇尚暴力,甚至在相当长时间里代表了单向度的雄性审美。有一种观点是认为动画片的想象空间大,但现在看来也未必,真人版只要演员选得好,剧本扎实一些反而让类型融合的轨迹更加清晰,现在看新版,就很明显看到校园青春片、父子和解的家庭戏、加勒比海盗的朋克风,小嗝嗝驾驭无牙仔的实操过程何尝不就是赛车片,是空中的“速度与激情”。

小嗝嗝残疾的部位与无牙仔受伤,尾翼残缺的地方是一样的,换句话说,跳出动画片的故事,一人一龙是一个人生隐喻,每个人终其一生就是寻找独属于自己的龙,就是真实的自我,从拒绝承认,到恐于面对到接触它,熟悉它到最后驾驭它,庄子的御风而行就是本我与自我的和谐关系,有的龙暴躁喷火,有的龙分裂矛盾,有的龙耽于享乐,还有的龙心有怨念,如饮鸩毒……你觉得你的龙是什么样的?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石黑一雄有一部小说,名为《克拉拉与太阳》。故事里克拉拉是专为陪伴儿童而设计的太阳能人工智能机器人,它已经拥有了自觉的观察、推理以及共情能力,很努力地想融入人类社会,本来它迟早会被更新一代的产品所取代,而完成作为工具的使命。但是它拥有了爱与牺牲的能力,去拯救一个小女孩。于是,当它获得并展示人性中最温柔的部分,爱与怜悯时,克拉拉也成为了另一个“小女孩”。说这个小说,是觉得小嗝嗝与无牙仔,“我”与龙的关系,就是在陪伴中自我的借体生成与弥补。

新闻晨报

 

内 容 版 权 归 新 闻 报 社 所 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