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晨报学记团·社会观察家研习营2025春季学期结业式于6月22日举行。
当晨报小记者吴凡看到《新闻晨报》上自己的名字和文章时,开心和成就感充满胸膛。在年初举行的2024秋季学期结业式上,他给新年定下的小目标是:下个学期的投稿能上报纸。一个学期过去,目标已经达成!
晨报小记者胡馨允则把一封信悄悄地塞到了中高阶导师褚帆的手中。她在社会观察家研习营中完成了整整三年的学习,还曾作为小记者代表登台发言。就要毕业了,孩子用自己的方式向喜爱的老师告别。
常常有家长问我们,参加晨报学记团需要具备什么条件?我们的回答始终如一:没有硬性要求。因为我们不是一个掐尖的机构,而是一个成长的平台。
在过去的这个春天,有的小记者享受每周和老师线上相约,分享新闻和表达观点;有的小记者在老师的指导、同伴的鼓励下,克服了对陌生人提问的羞涩和胆怯;有的小记者在团队协作中,锻炼了社交力,结交到新朋友;还有的小记者实现了文字变成铅字的愿望……从“知”的萌芽到“记”的实践,每个小记者通过自己的努力,都有所收获和成长。
导师总结
中高阶导师 褚帆
回望春季学期,小记者们在提高新闻素养、锻炼社会能力方面,进步明显。
新闻分享环节,你们认真聆听、积极思考。在导师的分享与引领下,大家不断深入、层层追问,提高信息捕捉力和洞察力,同时培养出关心身边小事、关注社会热点的习惯。
在口语表达方面,小记者们也有着突出的表现,语言更流畅了,结构更清晰了,学会了用事实说话,努力使观点“言之有物”“言之有据”。
你们的采访提问也愈发自信,敢于开口,懂得倾听,在街采活动中,越来越有专业记者的风采。
本学期,小记者共投稿90多篇,其中既有实践活动后的有感而发,也有日常生活的点滴记录,每一次落笔成文,每一次打磨修改,都是你们在写作道路上的前进一步。
更可贵的是,大家的团队协作精神在每一次小组任务中闪闪发光。你们学会了沟通、分工与互相支持,懂得为团队的成果而努力。
荣誉时刻
每一个孩子身上都有闪光点,重要的是我们能看见它、放大它,让它的光芒照亮孩子前进的路。在晨报学记团导师们的眼里,每个孩子都是一颗自带光芒的星。结业式上,导师们为获奖小记者颁发荣誉证书。
新闻晨报学记团·社会观察家研习营2025春季学期光荣榜
优秀小记者
蒋文晞 金皓癑 章歆怡 单馨允 罗祎然 杨俊慧
陈若琳 朱梓睿 姚幽悠 杨美怡 吴 凡 徐梦哲
张元坤 杨 桓 汪子芪 胡馨允 陈昱闻 余芊乐 周允舜
写作之星
付亦涵 杨济瑜 严葳林 施怡诺 林诗允 唐子涵
李鸿静 王妤兮 徐舒窈 孙业菱 郑钰白 施皓芮
韩宇杰 陈怡琳 宋昊远 刘一瑭 朱裕薇 徐喆浩 许正心
实践之星
梅 龄 陈奕如 曹卓晨 翁景祥 林文然 单芷祺
张庭赫 尤中一 吴谦瑗 沈雅妍 毛安羿 彭梓萱
曹礼琛 曾奚桢 陈一诺 赵逸宸 王翌甯 盛艺婷
学习之星
舒癑翎 殷浩宸 董元宇 刘翌萌 钱梓辰 高繤秊 王晗懿
朱天乐 王雯萱 戚景灿 黄宸源 石子霈 刘怡鑫 朱嘉仁
合作之星
闻悦清 卢若天 张柏伦 胡浥尘 常毅霖 秦诗淇
邬云开 潘盈朵 郑琪珊 汤艾妮 王翌辰 朱梓岳
陈之彦 董晏成 宗墨妍 朱柏宇 陈鼎骐 谢天欣
小记者代表发言
在晨报学记团中,小记者们经历了什么,收获了什么,来听听几位小记者代表的分享。
高阶小记者代表
陈昱闻(浦东新区浦明师范附属小学)
时光就像我们小记者奔跑的脚步,一眨眼,三年的晨报学记团小记者旅程已到终点。今天站在这儿,我心里既有不舍,更有满满的感恩与力量——我仿佛一颗小种子,在阳光雨露的滋养下,开始慢慢挺起了枝干。
回想初阶时,面对街头陌生人采访,我只会紧张地躲在后面。是褚老师温暖的鼓励,伙伴们手拉手的陪伴,让我慢慢学会勇敢走上前去,用礼貌的声音自信表达。
在三年的学习中,老师教我们分辨什么是新闻,学习追问“为什么”,透过表面看本质,怎样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这种思辨能力,像一把钥匙,帮我打开了理解纷繁世界的大门。
还有许多次的公益活动使我更加明白,每个人都有社会责任,要互相帮助,一人之力虽轻,众人合力却可担起千钧重任。
小记者生涯中尤其难忘的,是第一次看到自己的名字变成报纸上工整的铅字,那份强烈的欣喜至今难忘——我一共有七篇文章被《新闻晨报》学记团专版发表,字字句句记录了我的足迹与蜕变。每一篇稿子背后,都藏着老师逐段逐句修改的笔迹。
老师们,是你们把勇气装进我怯懦的口袋,将思辨的星光撒进我懵懂的眼睛,为我稚嫩的梦想插上了能高飞的翅膀!
毕业在即,但终点亦是起点。我们这些初试啼声的小鸟,将带着晨报学记团赋予的观察之眼、思考之脑、合作之心与关怀之情继续前行。未来的日子里,我定会继续紧握手中纸笔,用热忱的眼观察世界,以真诚的心传递声音——不仅记录生活,更努力书写属于我们少年一代的温暖与力量。
感谢褚老师,张老师,助教哥哥姐姐,还有学记团所有敬爱的老师们!感谢相伴一路,亲爱的伙伴们!我们这些小苗才刚破土,终有一日,定会向着广阔天空,生长成林!
中阶小记者代表
杨桓(浦东新区康桥实验小学)
加入晨报学记团的这一年,是充满惊喜与收获的旅程。在线上课堂中,老师用生动的讲解,教我区分不同体裁新闻稿的特点。我不仅提高了写作能力,更重要的是,学会了用辩证的思维看待新闻事件。记得学习如何分析社会热点时,老师引导我们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这种思维训练,让我看待世界的目光更加理性。
晨报学记团的实践活动为我打开了认识世界的新窗口。在牙科诊所开展的爱牙讲座中,我们参观治疗设备,学习专业护牙知识;在虹口沙弗尼环保商店的SDG行动里,我们亲手参与再生材料与海报创作。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我的知识储备,更为写作积累了鲜活素材。
街头采访的锻炼,让我实现了从腼腆到自信的蜕变。第一次采访时,我紧张得连问题都念不顺畅,是指导老师耐心教我如何观察人群、设计问题。通过一次次实践,我学会根据采访对象调整提问方式,顺利完成采访任务。团队采访中,我和伙伴们分工协作,有人负责沟通,有人记录要点,提升了我的协作能力。
在两期中阶的学习里,我共发表文章6篇,参与10余次线下活动。这些经历不仅提升了我的写作水平,更让我对社会有了更深的理解。每一次采访、每一篇文章,都是我成长路上的宝贵财富。
最后,衷心感谢学记团提供的成长平台,感谢老师们的悉心指导!未来,我会继续保持这份热情,努力成为更优秀的小记者!
初阶小记者代表
付亦涵(宝山区第二中心小学)
原本是妈妈觉得小记者的课程能丰富我的业余生活,于是给我报了名,没想到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发现自己每周都很期待上小记者课,也很期待见到一直在屏幕那头的大陈老师。她非常温柔也很有耐心,我很喜欢她。
小记者的课程我一次也没缺席,还积极参与了每一次的线下活动。第一次我们来到上海民防科普教育馆,看了“国之重器”的影片,学习了“心肺复苏”,沉浸式体验了自救本领。结束后,我迫不及待地跟妈妈分享了在地铁上逃生的整个流程。在妈妈的鼓励下,我尝试写了第一篇文章。妈妈帮我投稿,经过张老师的指点,我再修改,文章最后登上了《新闻晨报》。这一刻,我特别自豪,居然能在报纸上看到自己的名字、自己的学校和自己的文章。
第二次在商场里采访路人,一开始我也是很紧张的。当我鼓起勇气采访了第一位路人后,我觉得好像也没那么难嘛,于是自信心暴增,顺利且超额完成任务。当其他小记者有点害羞时,我也会为她打气,也就此种下了友谊的种子。
第三次在豆香园,我把课堂上学到的各种摄影技巧,运用到拍摄实践中。
最后在端午节那天,我跟随普陀区市场监管所的工作人员,来到永昌集市龙盛店,化身“小小市场监督员”,体验市场监管的各项工作,抽检肉类样本、蔬菜农药残留、餐具清洁度等等。
最后要谢谢学记团的老师,你们的教导让我学到更多本领;谢谢爸爸妈妈,你们的陪伴是对我最大的支持;也谢谢我的小伙伴,和你们一起采访、摄影非常开心。我还会继续带着小记者的好奇心,继续探索这个精彩的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