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城事

版面概览

上一版   下一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上海公布垃圾分类6周年成绩单

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45%以上,处于全国前列

图/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
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

垃圾箱房不再是乱糟糟、臭烘烘的样子,而仿佛成了小花园。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将实行6周年,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昨天公布了6周年“成绩单”:全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45%以上,处于全国前列。到今年年底,全市1100个小区(村)将完成垃圾分类精品提升。

1100个小区(村)将完成垃圾分类精品提升

从2019年《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施行至今,最早改造的一批垃圾箱房已经出现了设施老旧的现象。乐山六七村的垃圾箱房就是2019年改造的。居委会副主任赵瑾介绍,时间久了,感应式开门不灵光了,常常不开门,所以,便启动了垃圾箱房的改造。

记者看到,新改造的垃圾房左侧为分类墙,展示了牛奶盒等各类生活中常见的垃圾,提示居民正确分类投放。右侧是一个个感应开门的垃圾投放口,干垃圾投放口设置了3个。“在垃圾收集过程中,我们发现,因为干垃圾体积要比湿垃圾大很多,所以常常干垃圾桶不够用,这次改造就调整了干、湿垃圾投放口的比例。”赵瑾介绍,因为垃圾房咖啡色的外观,小区居民戏称“垃圾房像咖啡店”。

同时,小区原非机动车棚改造成智能化无人管理项目时,在原有设施的基础上改造了徐家汇首个“沪尚回收”网点,辐射乐山二三村、乐山四五村、乐山六七村、乐山八九村及虹二小区及其他居民区约3000户居民,大家投放可回收物更加便捷,提高了资源回收率。

据悉,乐山六七村今年准备申报全市垃圾分类精品小区。

垃圾分类“一网统管”,实现全程监管

除了小区垃圾分类的精品提升,智能化全程管理也是今年上海垃圾分类的重要工作之一。

为解决垃圾分类业务小程序多、数据归集乱、智能监管弱的问题,徐汇区绿化和市容管理局结合现有系统及数据,于去年起开发建设垃圾分类综合监管平台,运用科学化、信息化手段实现徐汇区垃圾分类源头、运输、末端监管的一体化综合管理,有效加强了垃圾分类全流程的监管,也为基层减负。徐汇区还初步建成了单位生活垃圾处理费征收信息化监管平台,垃圾产生单位可通过微信小程序进行申报和线上支付。

上海垃圾分类6周年成绩单:处于全国前列

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表示,《上海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施行6周年,市民分类习惯初步养成,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全程管理体系基本建立。

今年1-5月,本市生活垃圾可回收物日分出量7927吨,有害垃圾日分出量2吨,湿垃圾日分出量8690吨,干垃圾日清运量17064吨,对比2019年上半年《条例》实施前,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分别增长1.96倍、13.60倍、湿垃圾分出量增加59%,干垃圾清运量减少16.7%。

全市已建成焚烧设施15座,湿垃圾资源化利用设施11座,预计今年年底,全市生活垃圾焚烧和湿垃圾集中设施资源化利用总能力将达到3.9万吨/日。全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45%以上,处于全国前列。

全市1.5万个服务点、198个中转站、14个集散场统一“沪尚回收”标识标牌。为方便居民就近投放可回收物,兼顾资源循环利用和二手交换等绿色低碳功能,全市还建成了644个惠民回收服务点、48座示范型可回收物中转站,今年还将建成160余个惠民服务点。

为持续推进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在塑料制品生产、回收、利用等全链条各环节,逐步建立并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减塑得到有效落实。实施“光盘行动”近5年来,全市创建3000家绿色餐厅;市郊蔬菜在田头上市前已基本实现净菜,净菜上市率达80%;主要品牌寄递企业电商快件不再二次包装比例超96%。

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表示,今年要在资源化、绿色化、精细化、智能化、惠民化等方面更进一步。比如,在精细化方面,到今年年底,完成居住区2.1万余个投放点微更新、8000余个投放点专项更新,1100个小区(村)精品提升、55个公共场所精细化分类示范样板。

文/晨报记者 郁文艳

图/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

新闻晨报

 

内 容 版 权 归 新 闻 报 社 所 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