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报记者 陈 泉
B站国创记者团 程小时 陆 光
即便穿上了防滑运动鞋,没有看手机,没有拿雨伞,王涵(化名)在雨天走进莲花路地铁站地下通道时,还是踩到了湿滑的瓷砖,最终滑倒摔伤。她不禁纳闷,为何没有工作人员清扫积水,为何不能放防滑垫?王涵摔伤的遭遇,令不少住在莲花路地铁站附近的居民感同身受,有人甚至一年内多次投诉该站点地面湿滑。
对此,该地铁站负责人表示,莲花路地铁站于今年5月底刚刚完成改造升级,地面瓷砖也进行了重新铺设,符合防滑检测,今后会在雨天加强防滑警示提醒。
乘客进站时滑倒摔伤腰背
“简直是噩梦。”
回想起6月23日早上的一幕,王涵至今心有余悸。
当天早上下着雨,王涵打算从莲花路乘地铁前往人民广场方向,她走到莲花路地铁站4号口,需要先进入一段地下通道才能到达进站口,可当她到达楼梯口,迈出第一步后,就踩到了湿滑的瓷砖,整个人如坐着滑梯一般,背部着地,一下滑到了楼梯底部。
“台阶上有积水,瓷砖就像抹了油一样。”
背部、腰部传来剧烈的疼痛,一度让王涵躺在地上无法动弹,即便有一位好心的路人想要过来扶她,但被王涵拒绝,她担心自己伤到了骨头,最好等待专业的人前来帮助。
可是等了几分钟也不见地铁工作人员前来,王涵只能报警求助,没多久,民警和地铁工作人员一同到场,并为她叫来了120救护车,当天王涵被送到医院救治。
因为背部多处破皮,王涵暂时不能擦药,也不能做核磁共振,只拍了CT,打了破伤风,医生告诉她,目前看下来没有骨折,但是具体伤情还需要进一步检查,并给她开具了一张休息两周的病假证明,让她在家静养。
这段时间以来,王涵的背部挫伤处肿得像馒头,过了一个星期时间,才慢慢消肿,而且她的半边脚有点麻,医生说可能压迫到了神经,而背部和腰部无时无刻的疼痛让她不能弯腰,也不能平躺,晚上也睡不好觉。
在家休养期间,王涵一直在回想,摔倒当天,她特意穿了防滑的运动鞋,下楼梯时没有看手机,还特地把雨伞装了起来,没有拿在手上,即便已经有了防范意识,她还是没能避免摔跤。
“楼梯这么滑,没人清扫积水,没有防滑垫,也没有防滑警示,乘客的安全怎么保障?”
王涵质疑道,她是年轻人还有防范心理都“中招”了,如果是老人、小孩来乘地铁,摔倒受伤的可能性还会大大增加。
多名乘客称进站瓷砖湿滑
近日,王涵将自己的遭遇发在了社交平台上,有几位网友直言他们也曾在莲花路地铁站摔倒过。
“防滑设计压根没有,光溜溜的。”
一位网友表示,他就住在莲花路附近,这个底下通道是最近才装修好的,他不明白为什么新修的通道还这么不防滑。
另一位网友表示,她在莲花路附近住了20多年,最近几年,她多次通过12345市民热线反映,莲花路地铁站进站口地面湿滑,防滑措施不到位,她也因此摔过跤。
7月3日,新闻晨报·申度新闻记者在莲花路地铁站看到,在王涵摔伤的4号口入口处以及楼梯下方,放置着两个黄色的警示牌,上面写着“小心地滑”。
一位正在下楼梯的80岁阿婆告诉记者,莲花路4号口这里只有上楼的电梯,下楼只能走楼梯,对她来说很不方便,她每次都是扶着一旁的扶手,一阶一阶地往下走,如果碰到雨天,她会更加小心。
“摔倒是没摔过,但是有滑过一次。”
一位年轻小哥告诉记者,前段时间黄梅天时,他在4号口这里“滑”了一下,差点摔跤,幸好反应及时,才稳住了身体平衡。
记者注意到,尽管莲花路4号口放置了“小心地滑”的标识,但是同为底下通道口,另一侧的莲花路5号口则没有放置“小心地滑”的警示标识。
地铁称瓷砖防滑检测达标
针对王涵摔倒的情况,新闻晨报·申度新闻记者向莲花路地铁站站长周先生进行了核实。
“这位乘客摔倒的位置,我们地铁站是管理方。”
周站长表示,莲花路地铁站于今年5月底刚刚完成改造升级,地面瓷砖也进行了重新铺设。根据事发当天值班站长的记录,王涵是在早晨8点27分摔倒的,值班站长在8点31分赶到现场,并联系了120救护车进行救助。
“楼梯上不好放置防滑垫,因为防滑垫没法固定,它本身也容易滑动。”
周站长称,乘客摔倒当天,地铁站入口处均放置了“小心地滑”的警示牌,并且进行了广播提示,此外在扶梯处放置了防滑垫。
“楼梯位置可能有些湿滑,但是乘客说的积水应该不存在,那里都是平整的地面,没有坑坑洼洼。”
当天,周站长还向记者出示了一份由上海建科检验有限公司出具的报告,报告显示样品“建筑装饰用水磨石”的干态地面静摩擦系数为0.8,根据JGJ/T 331-2014《建筑地面工程防滑技术规程》,干态地面静摩擦系数防滑等级Ad级,防滑安全程度高。
对于王涵的遭遇,周站长表示非常遗憾,他们已经和乘客取得联系,并且会在乘客完成所有治疗后,秉承着不推诿的态度妥善处理此事。
通过这次事件,周站长希望通过媒体呼吁,乘客在雨天进站时,一定要放慢脚步,小心台阶与地面湿滑,避免滑倒摔伤。携带雨具的乘客,将雨伞收好,尽量使用雨具收纳袋,防止地面湿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