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宝宝和派大星到底怎么交流?”“如果水浒英雄开直播带货,谁会是销量冠军?”“吐血整理!18种吵架必胜绝招——手把手教学附送”……想象一下,当你在正襟危坐地做演示,而PPT上却飞出这些让人啼笑皆非的标题,更离谱的是,你事先对演讲内容一无所知……这是怎样一种挑战大脑极限的奇妙经历?
这就是“PPT卡拉OK”,一款源自德国的即兴演讲游戏。面对一份完全陌生的PPT,选手们需要瞬间化身演讲大师,即兴发挥。这种反套路的玩法不仅自带笑点,更能在无形之中锻造你的临场应变、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近日,这股“即兴演讲”之风再次席卷上海,活动主办方透露,门票在短短15分钟内就被一扫而空,相关内容更是迅速引爆社交媒体,成为当之无愧的流量密码。
“我在科研机构工作,专门研究吵架和打架”
“FBA是一个新成立不久的科研机构,我是其中的研究人员之一,我们机构专门研究吵架和打架,以下是我们的研究结论……”
在黄浦江畔的高层写字楼里,摩根神情严肃,面对满场观众正襟危坐地做着汇报:团队正在攻克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血液与吵架的交叉点”,并已取得十八项重要结论;今天,他将重点为各位汇报其中特别标注的第3项结论。
乍一看,这好像是一场严肃的学术报告。然而事实上,仅仅几分钟前他才刚刚得知当天的演讲主题,稍作构思,这段“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便开始了。这是被称为“PPT卡拉OK”的游戏。参与者面对一份全然陌生的PPT,必须凭借临场反应,即兴为这些幻灯片“解说”做出一场汇报,并要求自圆其说。这一活动近日在上海再次风靡。
麦麦很幸运地抽中了和她工作有一定相关度的话题。不久前她才跳槽到游戏行业,抽中的话题是“老板天天派任务,他是不是NPC”。
“从这一刻开始,我决定把我的老板当作NPC,我才是玩家,你给我听好了。”麦麦用充满喜感的语气宣布,“我提出的3点指摘、5点建议、10点规划,并且你必须要在后半年督促我完成!”引得台下观众爆笑如雷,掌声不断。
“一看到这个话题,我脑海里就立刻浮现出游戏里的NPC形象——他们不是玩家,却肩负着派发任务、接受任务的重要职责。这跟当下职场中某些抽象的概念不谋而合。”在活动后的复盘中,她向记者分享道。
然而PPT跳出的下一页标题,赫然写着更荒诞的议题——“如果父母的钱都是留给我的,那我是不是能认为他们正在花我的钱”,面对这个突如其来的“灵魂拷问”,麦麦硬生生调转话锋,一本正经展开论证,最后竟得出一个令人莞尔的结论:一家人重在合力赚钱,钱哪有“你的”“我的”?最要紧的是把钱用在正经事上,挥霍浪费那可不行!
当话题转向相对严肃的职场领域,biubiu抽中的PPT页面上竟是一封“Offer邮件”,标题直击灵魂——“这份工作能做吗?”
“大家看!”biubiu立刻进入分析模式,指着屏幕上的数字,“年薪40万,13薪,听着很诱人,但请注意——”她话锋一转,“接Offer时,别想当然地把40除以13。绩效结构如何?薪资分几次发放?也都需要关注。”
当然,游戏中少不了那些只管天马行空、负责抽象搞笑的“脑洞炸弹”:“海绵宝宝和派大星到底怎么交流?”“如果水浒英雄开直播带货,谁会是销量冠军?”“玉皇大帝住在平流层还是对流层”……
是谁在下班时间讲PPT?
转行游戏行业前,麦麦在咨询公司任职,写汇报、讲PPT是她的日常。
“听说这个游戏的时候,我看到网上也有一些不同的声音,有人觉得很有趣,但也有人吐槽周末还要讲PPT,‘班味’太浓。”麦麦笑着说,“跳槽后,工作日告别了PPT。结果到了周末,我倒生出了‘讲PPT玩玩’的兴致。”
“之前只听说德国有这种游戏,没想到在社交平台上看到上海也有了,当然要来体验一下啦!”她补充道。
摩根的工作与数据分析相关,同时更是圈内小有名气的“狼人杀”玩家,这使得他在面对陌生PPT时能够一本正经地输出“专业分析”,并在本次PPT“乱讲”大赛中全票荣膺冠军,获赠主办方准备的礼品。
“刚才其他选手上场的时候,我也会在下面把他们的题目练习一遍,学习了一些他们的套路,所以我拿到题目的时候马上就有了思路,同时一边讲,一边也有了新的想法。”摩根告诉记者,他性格外向,有时会主持一些公司组织或是自己举办的活动,偶尔也会做一些培训工作。
“今天是我的朋友带我来的,本来买的是旁听票,但是听到一半,感觉自己也有一些想法,可以发挥一下。”临近游戏结束的时候,在观众的呼声下他再次登台挑战。
事实上,有不少选手都原本是抱着围观其他人“胡说八道”的心态前来参加,中途却忍不住自己上来讲,biubiu也是其中之一。
“我平时就挺喜欢‘满嘴跑火车’,今天看到了他们准备的话题,感觉能够引申很多内容,我也很爱讲这种话题。”biubiu说,“和平时讲PPT不同,工作中讲PPT要对自己的每一句话负责,在这里没有那么多的规矩和条条框框。”包括她在内,多数演讲者都是第一次参加。
“我平时都是上班两点一线,也没有很多外出活动。借这个机会,我能看到上海不同行业的年轻人,大家在想什么,大家在做什么。这很有新鲜感。”biubiu说。
“整个过程都让人感觉很兴奋。当我真正上台的时候,看到大家都在专注的看着我,我觉得我需要讲点真东西,讲点有意思的东西。”麦麦说,“我一定会再来一次,我也已经把这个游戏分享给了我的很多朋友。”
摩根也对当天的活动很满意:“我觉得这种形式和趣味性都很好,以后还会再来。不过我还是希望主办方能够对游戏的主题和形式再多一些引导,大家再‘胡说’一点,会更容易保持观众的状态。”
15分钟门票售罄,相关内容引爆社交媒体
“就拿今天这场来说,开票仅仅15分钟就全部售罄了。而且我们每次活动都会提前发布预告,连续三周三场活动,产出了三篇‘10万+’的爆款文章。”
活动策划纯洁和她的团队来自线下活动平台Alphameet。据她介绍,“乱讲PPT大赛”最初只是派对上的一个游戏环节,没想到在社交平台上意外走红,于是他们便乘胜追击,连续加开了多场活动。
“我也是在网上看到类似的内容,但发现没多少人真正落地去做,所以就想着尝试一下,没想到反响这么热烈。”纯洁告诉记者,在他们的活动迅速走红后,上海也有一些其他组织正在开展相似的活动,脑洞大开的议题他们保持竞争力的秘诀。
“我最初尝试用AI生成一些素材,但发现效果并不理想,AI的表达方式还是太生硬了,不够生动有趣。”她解释道,“后来我就开始在网上搜集一些大家觉得好玩的话题,也问了问身边的朋友们,让他们分享一些从小就感到困惑的问题。比如,这次关于海绵宝宝和派大星的沟通方式,就是一个男生提出来的。”
在话题的选择上,纯洁认为,如果只是聊工作、聊生活琐事,反而会让人觉得无聊。因此她们特地加入了一些更加无厘头的内容,让大家彻底放松、尽情“发疯”。
“比如说‘一只猫摔了个半死,它还剩4.5条命还是8.5条命’,还有‘玉皇大帝住在平流层还是对流层’,这些议题的反响都特别好。上次活动有个议题是‘哪咤火化后是不是藕粉’,还有观众在活动结束后拉群讨论。”
作为一个创业团队的一个新项目,纯洁坦言,她们正在尽力优化活动的流程:活动开始前,她们会建群,把地址、交通方式、WiFi密码、洗手间位置等等所有可能让大家感到困惑的信息都提前告知到位。活动结束后,客服还会进行问卷调查,征求参与者的意见和建议。
“接下来我们还会将这个活动带到更多场景,比如高校专场、互联网专场等。我也希望除了提供抽象的议题让大家天马行空之外,我们的活动也能帮助大家在线下交友,或者在事业上认识一些潜在的合作伙伴。”她透露道。
见习记者 崔逸星 实习生 吴林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