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车尚

版面概览

上一版   下一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纯电六座集体爆发 家用市场的“新战场”已拉开序幕?




闻言培

当乐道L90、问界M 8纯电版、理想i8、特斯拉Model Y L密集亮相发布,纯电六座这一细分市场突然从“小众赛道”变成了车企必争之地。曾几何时,增程式技术凭借“无续航焦虑”的特性,几乎垄断了六座家庭用车市场,让“买六座选增程”成为消费者的固有认知。如今,纯电六座的集体爆发,绝非偶然。这背后是技术突破的底气、市场需求的升级,更是行业对未来趋势的集体押注。纯电六座能否接棒增程式,成为家庭用车的新主流呢?

家庭需求

倒逼市场转向

在纯电六座崛起前,增程式车型是家庭用户的“最优解”。以理想L系列为代表的产品,通过“用电为主、缺电加油”的模式,完美解决了家庭用户的核心痛点:既享受电动车的静谧、低成本,又避免了长途出行时的充电尴尬。这种“鱼与熊掌兼得”的体验,让增程式六座车在过去几年快速占领市场,甚至形成了“六座=增程”的消费心智。但现在,纯电六座的爆发,本质上是家庭用户需求升级与消费环境变化共同推动的结果。

首先,六座市场容量持续扩容,“空间刚需”成家庭购车第一准则。随着二胎、三胎家庭增多,以及“三代同堂”出行场景常态化,五座车的局限性日益明显。六座车型的“2+2+2”布局,既避免了七座车第三排的局促,又能满足“父母+孩子+老人”的全场景需求。数据显示,2024年国内六座SUV销量同比增长38%,其中30-50万元价格带增速超50%,市场规模的扩大为纯电车型提供了土壤。

其次,充电环境改善让“纯电出行”从“可行”变“便利”。过去,家庭用户对纯电车的顾虑集中在“续航够不够”“充电方不方便”。但现在,一线城市公共充电桩密度已达“3公里生活圈”,高速服务区超充站覆盖率超90%,不少家庭还安装了家用桩。这种变化让“纯电代步+周末周边游”成为日常,长途出行中“中途补能1次”也逐渐被接受。

更关键的是,家庭用户对“体验感”的追求正在超越“无焦虑”。增程式车型虽然解决了续航问题,但仍保留了发动机、油箱等传统部件,不仅增加了车身重量,影响了驾驶性能,还会在馈电时产生明显的噪音和震动,破坏了车内的静谧性。而纯电车型“零排放、零噪音”的特性,更符合现代家庭用户对日常出行品质的高阶需求。

从市场反馈来看,消费者对纯电六座的接受度正在快速提升。理想i8开启预订后72小时订单破3万,特斯拉M odel Y L仅靠“加长+第三排”的消息就引发全网热议,这说明“纯电六座”已不再是“小众选择”,而是成为家庭用户的新备选项。

技术突破

让纯电六座“能用且好用”

纯电六座的爆发,绝非“跟风布局”,而是建立在技术突破的基础上。过去制约纯电六座的三大瓶颈——续航短、充电慢、空间被电池挤占,如今已被逐一破解,这才让纯电车型有了挑战增程式的底气。

续航里程跨越式提升,覆盖家庭全场景出行。六座车因车身大、载人多,对续航要求更高。而现在,新上市的纯电六座车CLTC续航普遍超600km:理想i8达720km,问界M8纯电版705km,特斯拉ModelYL预计超650km。这意味着,日常通勤可一周一充,周末周边游无需补能,即便是长途出行,“续航焦虑”也从“能不能到”变为“在哪充电,开纯电车型跨省出行的信心得到大幅提升。超快充技术普及,补能效率向“加油看齐”。充电速度曾是家庭用户的一大顾虑——没人想在长途旅行中花1小时排队充电。而800V高压平台+超充网络的组合正在解决这一问题:理想i8支持5C超充,10分钟补能500km;华为为问界配套的600kW超充站,5分钟可充340km,相当于“喝杯咖啡续航半程高速”。更重要的是,超充网络正在铺开:2025年6月全国超充站破5万座,高速服务区覆盖率95%,补能便利性大幅提升。

空间设计适配电池,纯电六座不再“牺牲实用性”。六座车对空间要求苛刻,电池布置曾是难题。但现在,车企通过技术优化实现“空间不缩水”:理想i8用“薄型电池+下沉布局”,保证第二排腿部空间超1米,第三排座椅高度比传统SUV提升5cm;问界M 8纯电版通过电池扁平化设计,第三排脚部空间比增程版增加15cm,真正实现“全员舒适”。这种优化让纯电六座在实用性上不输给增程式。

技术的突破,不仅让纯电六座“能用”,更让其“好用”。当续航、便捷、空间不再成为短板,纯电车型的天然优势——更低的使用成本、更少的保养项目、更优的静谧性,开始成为打动家庭用户的关键。

优势与挑战并存

纯电六座车型的爆发,无疑为家庭用车市场注入了新活力,但要真正取代增程式的地位,仍需跨越多重挑战。这场“新旧技术之争”,最终将由用户用“钱包”来投票,而胜负的关键,在于能否平衡“体验”与“现实”。

虽然纯电车型的体验感比增程式车型要好,但现实挑战仍不容忽视。“补能”依旧是纯电车型最大的短板。尽管充电环境已大幅改善,但城乡差异、节假日拥堵等问题仍未解决。对于三四线城市及农村用户来说,公共充电桩密度不足,家用充电桩安装受限,纯电车的补能便利性仍不如增程式。而在春节、国庆等出行高峰,高速服务区超充站排队1小时以上的情况依然常见,这种“极端场景”的焦虑,可能让家庭用户在购车时更倾向于“稳妥”的增程式。

此外,纯电六座的价格门槛也相对较高。目前已公布的车型中,理想i8预售价35-40万元,问界M 8纯电版预计45万元起,特斯拉M odel Y L或在40万元左右,均高于同级别增程式车型,如理想L7售价31.98万元起。对于预算敏感的家庭和用户,价格可能成为选择纯电六座的一大阻力。

纯电六座不是“替代者”

而是“新选项”

纯电六座车型的集体爆发,并非要彻底取代增程式,而是为家庭用户提供了更丰富的选择。对于充电便利、以短途出行为主的城市家庭,纯电六座的经济性与体验感更具吸引力;对于经常长途出行、充电不便的用户,增程式仍是更稳妥的选择。

从行业视角看,纯电六座的崛起,标志着新能源汽车从“政策驱动”转向“技术驱动”,也意味着家庭用车市场进入“体验竞争”的新阶段——不再是单一的“续航焦虑”,而是空间、智能、成本、补能的综合较量。

未来,纯电六座能否成为主流或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家庭用户终于有了“按需选择”的自由。而这种自由,正是中国汽车市场走向成熟的标志。

新闻晨报

 

内 容 版 权 归 新 闻 报 社 所 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