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出旅游,我们常常被青藏高原、内蒙古大草原上看到的灿烂星河所震撼。因为在城市,太亮的灯光“遮蔽”了我们的双眼,让我们看不到满天繁星。如今,徐家汇公园正在以点滴努力,联合上海天文台一起,努力打造“能看见星星的夜空公园”,同时通过灯光投影有趣的图文,在四季创造不同夜游氛围,成为“光疗愈公园”。这个全市首座光污染防控及健康照明示范公园的经验也将在全市逐步推广。
打造“星空公园”
让更多天上繁星被看见
走进灯光改造后的徐家汇公园,你会发现,有些区域比过去暗了,也没有了眩光;有些区域比过去亮了,还用灯光营造出朦胧感。徐汇区灯光广告管理所工作人员唐皖松介绍,徐家汇公园此次灯光改造主要涉及四个区域:汇金湖沿岸、公园步道两侧、天桥以及老城厢花卉种植区,实现防控光污染、节电、让动植物在夜间休养生息、让夜游公园的人得到心灵疗愈等多种目的。
在众多目的之中,“星空公园”的概念颇为吸引人,毕竟在徐家汇这样的中心城区,能看到闪亮的繁星是件多么奢侈的事情。
公园灯光改造设计方——上海瑞逸环境设计有限公司设计副总监金绮樱介绍,徐家汇公园的灯光改造不仅是一个工程,同时还是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国际照明委员会副主席郝洛西领衔的上海市科委科研课题《面向人居健康的城市光污染控制关键技术装备研究与示范》的一部分,徐家汇公园与上海天文台将联合打造“能看见星星的夜空公园”,“接下来,上海天文台的专家还会不定期在徐家汇公园组织观星科普活动。”
在老城厢花卉种植区,就设置了一种适合观星的灯光模式。金绮樱介绍,这种看上去暗红色的灯光是国际上公认的适合观星的灯光模式。
此外,汇金湖沿岸新安装的15盏灯会随着季节和时间变换亮度和色温。这种灯的灯头像飞碟一般,灯头下方有一个固定在灯柱上的环状灯具,灯光向上射向“飞碟”后,以被控制的角度折射到地面,这样就避免了不受控制的灯光向周围照射。
这些灯目前每天18时亮灯、次日6时熄灯,是灯光最亮的两个时间点,21时到次日3时则是灯光最暗的时候,亮度只有最亮时的一半左右,这是因为根据此前的调查,21时至次日3时,游客相对最少。
18时开启时的色温为4000开尔文,主要呈现白色。随着夜色渐深,色温会慢慢降到3300开尔文以下,主要呈现暖黄色,给人带来安定感。拂晓前,色温从2700开尔文升至5000-6000开尔文,主要呈现偏蓝色,灯光更趋近周边环境。这些变化也将共同营造适合观星的环境。
投影有趣图文
灯具还会“演奏”四季歌
研究表明,过量的人工照明会干扰人体昼夜节律,影响睡眠质量,并增加患某些疾病的风险。同时,城市高亮度照明对鸟类、昆虫等夜行动物的行为模式造成干扰,破坏生态平衡。因此,制定合理的光污染治理策略至关重要。近年来,光环境的疗愈功能逐渐受到关注。徐家汇公园此次灯光改造中,也引入了疗愈功能,不仅对夜游的市民,也对动植物进行夜间疗愈。
公园跑步道两侧的灯可以投影有趣的画面、励志或者让人会心一笑的文字,图案有顶着一朵花奔跑的人,下面写着文字:保持前行;还有一只可爱的小动物,下方写着:生活明朗,万物可爱;又或者是单纯的文字:保持热爱,奔赴山海。
“晚上在徐家汇公园跑步的人不少,也有下班穿越徐家汇公园的白领,通过这些灯光投影打造一条疗愈跑道,为夜跑增添乐趣,也温暖下班路。”唐皖松介绍,他们也将向市民游客征集有趣的图案和文字,不定期更新投影内容,让跑道不断有小惊喜。
在天桥两侧,则新增了融喷射彩雾、播放音乐及智能灯头于一体的灯具,可以根据四季变换颜色,创造不同的感受,让游客漫步天桥,徜徉高空景观中,疗愈心情。比如,春季投射灯光主题是“青风雅韵”;夏季是“萤火之森”,仿佛有无数萤火虫飞舞林间,耳畔还能听到灯具中播放的夏夜鸣虫的声效;秋季则营造“深秋晚风”的氛围;到了冬季,则是“冬日梦境”。
不仅是游客,动植物也在夜间获得疗愈。徐家汇公园在此次灯光改造过程中,打造了花卉绿植沉浸式疗愈灯光系统,尽可能避免在植物近处近距离打光,减少对植物作息的影响。比如,老城厢花卉种植区,避免在花坛苗圃内设置灯具,而是在高处位置,设置可缓慢流动的灯光,如月光般柔和地洒落在花坛苗圃上,在营造优美宁静的夜景环境的同时,避免了对植物生长的节律干扰以及灯具排管排线对植物根系的影响。
对于鸟类、昆虫的生态保护,则设置分时段分区域可调光的照明控制系统。结合鸟类、昆虫的作息规律,将其栖息密集的区域设置为按时段控制的暗环境,保护生态环境。
徐家汇公园的经验将逐步推广
截至目前,上海已有862座公园24小时开放,占全市公园总数的八成左右。考虑到安全等因素,这些公园的24小时开放区域也需要在夜间一直保持照明,但长时间的人造光源照射控制不好,就可能产生光污染,对周边居民及动植物的休息产生干扰。
将于9月1日起施行的《关于加强本市公园绿地开放管理的指导意见》明确,夜间开放公园应科学划分开放区域,合理设置出入口、主干道灯光,保证亮度适中。
绿化市容部门介绍,上海正在推进一批光污染防控及健康照明示范公园建设,徐家汇公园的经验将在更多公园推广,让24小时开放或延长开放的公园从“亮起来”升级为“亮得健康”。
不仅仅是公园,绿化市容部门还在联合相关单位研究制定相关设计导则,科研机构和企业也在研发低光污染、可调节的智能灯具,减少蓝光危害和溢散光污染,推广应用到正在进行景观灯光提升工程的街区,让城市在保持“烟火气”、提振夜经济的同时,也亮得更健康。
文/晨报记者 郁文艳 图/徐汇区灯光广告管理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