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言培
每年成都车展,雨似乎成了常客。淅淅沥沥的雨幕,不仅未能浇灭人们对车展的热情,反而为这场中西部的汽车盛会增添了几分别样的氛围。2025年的成都车展,同样在雨中拉开帷幕,在车市深度变革的当下,它宛如一个窗口,清晰映照出行业的新趋势与新挑战。
传统超豪华品牌集体缺席
走进车展现场,便能明显感觉到与往届的不同——曾经豪车云集的区域,如今少了许多熟悉的身影。保时捷、宾利、兰博基尼、劳斯莱斯等超豪华品牌集体缺席,这在以往的成都车展上是极为罕见的。
从销量数据来看,这些超豪华品牌在国内市场的表现确实不尽如人意。乘联会数据显示,2025年1-5月,全国进口车销量为18万辆,同比下滑33%。以保时捷为例,其在中国市场的销量从2021年的9.57万辆下滑至2024年的5.69万辆,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市场销量仅为9471辆,同比下跌42%。玛莎拉蒂的情况更为惨淡,2024年在华销量1228辆,同比暴跌70%,全球销量也下跌57%,至1.13万辆。在销量持续下滑的情况下,参展成本与收益的不平衡,让这些超豪华品牌对车展的热情大打折扣。参加一次国内A级车展,豪华品牌搭台布展投入需耗资数千万元,投入产出比不再符合预期,撤退便成了必然选择。
除了销量和成本因素,市场竞争格局的变化也是超豪华品牌缺席的重要原因。随着中国新能源品牌的崛起,消费者购车理念发生了变化,更加注重产品的实际科技含量和使用体验,而非单纯的车标价值。在电动化、智能化领域,中国品牌建立起了明显的技术优势,这对传统超豪华品牌的市场份额形成了一定的挤压。
传统超豪华品牌的落寞,与红旗金葵花国耀、极氪9X、尊界S800的登场形成鲜明对比。售价166万元的红旗国耀4座版,用苏绣内饰和零重力座椅重新定义了中国豪华;拥有“杭州湾库里南”之称的极氪9X预售1小时订单便突破42667辆,其将液压空气悬架和2.0T增程器+四电机带入大众市场;尊界S800上市87天大定1.2万台的成绩,足矣证明中国品牌在百万级市场的号召力。
自主品牌成车展主角
在超豪华品牌缺席留下的空白中,自主品牌成为车展当仁不让的主角。本届成都车展,比亚迪不仅包下整个9号馆集中展示王朝、海洋、腾势、方程豹、仰望五大品牌矩阵,还在室外中央广场搭建技术体验区。现场展示“兆瓦闪充”技术,仅需5分钟充电,即可实现400公里续航,直击新能源汽车补能痛点。“天神之眼”智能驾驶动态演示,则展现城市领航辅助等功能。此外,还有易四方、易三方、应急浮水、豹力模式、灵鸢无人机系统等先进技术的现场体验。
新车发布同样精彩。新款秦L EV基于e平台3.0 EVO打造,配备云辇C与天神之眼C-辅助驾驶三目版,限时售价10.98-12.98万元,性价比突出;2026款海豹07 DM-i换装怀挡、新增激光雷达,将搭载天神之眼B智能辅助驾驶系统,CLTC纯电续航最高230km;方程豹钛7首次亮相,瞄准25-30万级SUV市场,采用插混系统,CLTC续航里程可达180km,还有大空间与平板设备首搭的亮点。比亚迪在本次车展上展现了技术与产品的双实力,为消费者带来更多想象。
拥有一整个独立展馆的还有奇瑞品牌,其带来了31款参展车,全新一代瑞虎9 PHEV首次公开亮相,搭载奇瑞自研的第五代ACTECO 1.5T深度米勒循环发动机与3挡DHT Pro混动变速箱,零百加速仅5.9秒,亏电油耗低至4.2L/100km,同时配备CDC电磁悬架与L2.9级智能驾驶辅助系统,直接对标高端新能源SUV市场。此外,奇瑞iCAR 03硬派纯电SUV推出“荒野穿越”定制版,搭配全地形轮胎与智能四驱系统;星途瑶光C-DM则通过展台动态演示,展现其“可油可电、可快可省”的全能属性。
长安汽车集团携长安、长安马自达、长安启源、阿维塔、深蓝集体登场,在稳固传统燃油车市场优势的同时,在新能源领域多点开花,通过不同品牌的差异化定位,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奇瑞集团携31款车型参展,覆盖都市SUV、硬派越野车等多个细分市场,展现出强大的产品研发能力和市场布局能力。
自主新势力在车展上表现活跃。小米汽车携SU7、SU7 Ultra及YU7三款明星车型高调亮相,小米SU 7 U ltra纽北限量版首次展出,其在智能硬件与生态互联领域的深厚积累,让人们看到了科技企业跨界造车的潜力与实力。乐道以全新L90占据展台核心位置,凭借年轻化设计与硬核技术彰显进取姿态;firefly萤火虫“游牧美拉德”特别版首发,为消费者带来独特的视觉体验。
新能源与智能化双线突破
在新能源技术方面,电池技术和补能技术的突破成为关注重点。除了比亚迪的“兆瓦闪充”技术外,MG推出搭载全球首发量产半固态电池的全新MG4,为电池技术的发展开辟了新的方向。同时,各大车企也在积极布局充电网络,通过与第三方合作或自建充电桩的方式,解决用户的充电焦虑。
在智能驾驶领域,越来越多的车型开始搭载高阶智能驾驶辅助系统。一汽丰田13万元级新能源汽车bZ5搭载全新Toyota Pilot智能驾驶辅助系统,配备33颗感知硬件和544TOPS算力芯片,支持L2级城区辅助驾驶功能,让日常驾驶更加轻松安全。北京越野的BJ30旅行家在车机系统、车机大屏等智能化配置上进行升级,提升了用户的驾驶体验。长城汽车全新坦克500搭载长城第三代智能辅助驾驶系统Co ffee Pilot Ultra,可实现全场景无图NOA,无论是城市道路还是高速公路,都能为用户提供精准的驾驶辅助。
智慧座舱方面,各大车企也在不断创新。梅赛德斯-奔驰全新纯电CLA搭载梅赛德斯-奔驰自研全新架构M B.OS,具备行业第一梯队的纯视觉L2++全场景高阶智能驾驶,同时其座舱内的人机交互系统更加智能便捷,能够根据用户的习惯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奥迪品牌展台亮相的A 5LSportback、Q6L e-tron车型搭载了华为乾昆高阶辅助驾驶系统,与车内的智能座舱系统相融合,为用户打造全方位的智能出行体验。
此外,智能座舱还在不断拓展功能边界,与智能家居、智能穿戴设备等实现互联互通。例如,小米汽车凭借其在智能家居领域的优势,实现了“人车家”全生态的融合,用户可以通过手机或车内中控屏控制家中的智能设备,真正实现了智能生活的无缝衔接。
各大细分市场新车频发
除了新能源和智能化的整体趋势外,本次成都车展上的重磅新车更是涵盖多个细分市场,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
在SUV市场,拥有“现象级”话题度的极氪9X展车被各路媒体记者围得里三层外三层,其首发搭载的极氪超级电混技术,融合了纯电、插电式混动和增程式技术的各自优势,从性能、效率、体验三个层面带来颠覆性创新。新车采用全域900V混动高压架构,搭载兆瓦电驱系统,拥有超1000千瓦的峰值总功率,零百加速时间3秒级,最高车速240公里/小时,展现出强大的性能实力。岚图追光L首发亮相,新车采用了全新的“鲲鹏展翼”前脸设计,进气格栅由34根竖向的镀铬条组成,彰显出豪华大气的气场。同时,该车搭载1.5T插混动力系统,结合华为乾昆智能辅助驾驶以及鸿蒙智能座舱,为消费者提供了高品质的出行选择。
在轿车市场,全新换代的小鹏P7以星舰设计语言搭配赛博风格外观,一亮相便自带未来科技感。其智能扭矩分配、A I温控系统、智能环境感知等前沿技术的搭载,不仅提升了整车性能,更增强了国产汽车在全球市场中的话语权。深蓝S07新款首发,11.99至14.99万元的定价,将华为智驾等30万级配置带入主流市场,成为年轻家庭与科技爱好者的焦点。该车外观采用“共生美学”升级,动力分为增程/纯电,增程版纯电285km,综合1210km,亏电油耗5.2L,三层隔音达52分贝静谧性;纯电版基于800V平台打造,续航628km,3C快充15分钟充至80%,并标配华为智驾,支持高速巡航、智能变道与自动泊车。
在MPV市场,上汽通用五菱宏光展示的星光730备受关注。该车基于“天与架构”自主开发,适配燃油、混动、纯电三种动力形式,采用2+2+3的七座布局,还搭载了电动侧滑门,为家庭出行提供了更加舒适便捷的选择。
混动革命成跨国车企的“中国方案”
面对中国市场新能源化的加速渗透,跨国车企不再固守传统燃油技术路线,而是将混动系统作为本土化破局的核心抓手,且深度融入“中国方案”的技术逻辑。大众汽车集团在本次成都车展带来搭载“插电混动+48V轻混”双路径的全新途观L eHybrid,其动力控制模块与电池管理系统均联合中国本土供应商开发,适配国内复杂路况的能量回收策略,百公里亏电油耗较上一代降低18%。
丰田则推出基于TNGA架构升级的第五代THS混动系统,首次引入中国团队主导研发的“深度米勒循环”发动机,配合本土化调校的PCU动力控制单元,在凯美瑞双擎等车型上实现“零百加速8.3秒+亏电油耗4.1L”的性能突破,精准匹配中国消费者对动力与经济性的双重需求。
本田更是直接与中国科技企业展开混动技术协同,其全新CR-Ve:PHEV搭载由中方团队参与开发的“e:HEV强电智混”系统,采用更大容量的本土产动力电池与高效电机,纯电续航提升至120km,同时通过OTA远程升级功能优化混动逻辑,可根据用户日常通勤数据自动调整油电切换时机。
基于全新SMA超级混动架构的沃尔沃XC70,以1200公里综合续航和200公里纯电续航,直击中国消费者对“无焦虑新能源”的核心诉求。smart则重磅发布了EHD超级电混技术,并展示了首款搭载该技术的smart精灵#5,同时推出全新smart#1BRABUS性能版,巩固在电动性能细分市场的领先地位。而福特智趣烈马更将增程技术注入硬派越野场景,其220公里纯电续航和智能四驱系统,试图在长城坦克、比亚迪方程豹占据的市场中撕开缺口。
这场混动竞赛背后,是中国供应链的强势赋能。福特中国高管直言不讳:“没有中国电池、电驱和智驾产业链的支持,我们无法在18个月内完成这款车的研发。”数据显示,2025年中国混动市场销量占比已达42%,远超纯电市场的38%。当跨国车企开始用“中国方案”反攻全球市场时,产业格局的逆转已悄然发生。
2025年成都车展的媒体日在雨中落下帷幕,但汽车行业的变革仍在继续。超豪华品牌的缺席只是车市变革的一个缩影,新能源与智能化的浪潮正席卷整个行业,新车产品的多元化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市场需求的变化也在推动着行业不断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