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有风雷,眼中存光华。”
“我的视角,与众不同。”
“一颗好奇心,一支笔,足以改变看世界的方式。”
“少年笔锋,掷地有声。”
新闻晨报学生记者团举行2025新学年开学礼。选一句最代表自己心声的话,在背景板前留影,是晨报小记者们固定不变的仪式。
充满仪式感的,还有穿着红马甲,上台领取《学生记者证》,被赋予“晨报小记者”这个新身份。让我们一起学习和职业记者一样,积极主动地去观察和倾听,敢于提问,乐于表达,不人云亦云,会独立思考。
社长致辞
“各位小记者们,欢迎你们的加入!愉快的暑假快过去了,你们的作业都做完了吗?”新闻报社党委副书记、社长秦川的几句话,立刻拉近了和小记者的距离。
随后,他随机邀请几位小记者对着现场观众和镜头进行自我介绍,并提问他们为什么要做小记者。“做记者,首先就是要学会提问,敢于表达。”
“是妈妈帮我报名的。”“我想要学到一些采访的知识。”“我之前参加过小记者活动,觉得很有趣并且互动很多。”几位小记者们真诚大方的表达,赢得了大家的掌声。
秦社长寄语小记者,在未来的日子里要多多练习4门“功夫”:
第一,要学会提问。记者首先是一个“问者”,要提得出问题,还要敢于提出问题,这是需要思考和勇气的。
第二,要善于跑动。记者还是一个“跑者”,腿要勤快。“你要到真实的现场去,不能只是通过网络了解世界。”
第三,要成为一个“学者”。记者要善于学习,要会融会贯通。
最后,要成为一个“表达者”。记者的表达方式越来越多元,文字、图片、视频,目的是能够更准确更有效地表达。
小记者们把这4门“功夫”学到后,未来是否做记者并不重要,无论你从事什么行业,都能成为一个有着胜任力的人。
秦社长还建议小记者们:每天做点家务,比如扫扫地洗洗碗;每周跟着爸爸妈妈去菜场里买两个小菜,因为菜场里能够观察到很多人和事;每天花一刻钟,读一读唐诗宋词,大声地读出来。“希望我们的小记者,成长为充满积极能量的孩子。”
导师寄语
导师褚帆:希望小记者们通过认真学习、积极实践,去练就发现问题的眼力、捕捉信息的耳力、创新表达的笔力,深度思考的脑力,在成长的道路上获得胜任未来的能力。
导师陈晓萍:小记者们,新学期,陈老师希望你们用独特的视角,去发现平凡中的不凡,成为积极的建构者,成为真正的小小社会观察家。
导师尚晓琳:希望小记者们在“社会观察家”炼就一双“火眼金睛”,在海量信息中去伪存真,理性思辨,成为负责任、有智慧的数字时代公民,去发现、去追问、去创造。
小记者“开学第一课”
新闻晨报学记团2025新学年开学礼结束后,原新闻晨报主任记者、现上海理工大学出版学院网络与新媒体系副教授林颖颖,为小记者们带来了精彩讲座《网络世界,你刷到的,都是真的吗?》。
好玩的游戏开场,把小记者的积极性调动得足足的;抛出的一个个问题,把小记者的脑洞打得开开的;最后的总结,帮助小记者了解了应对网络谣言的方法。
“老”记者成长分享
在晨报学记团中,小记者会经历怎样的成长蜕变呢?三位“老”记者分享了他们的经历与收获。
●徐汇区逸夫小学 周允舜
此刻,我最想和大家分享的,不是枯燥的技巧,而是今年航天日科普展上那段让我心跳加速、至今想起仍忍不住嘴角上扬的经历——我居然采访到了奥运冠军全红婵姐姐!
为了这次采访,我提前好几天就泡在网上,翻遍了婵宝姐姐的新闻报道和比赛视频,脑海里更是反复预演。
采访当天,我早早赶到会场。展厅里,挤满了扛着摄像机、举着相机的媒体老师,大家都盯着VIP通道的方向,那种“高手云集”的氛围,瞬间让我手心冒了汗。
当穿着红色队服、个子小小的婵宝姐姐出现在人群中时,我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老师的声音传来:“负责采访的小记者在哪里?”人群“唰”地散开,原本对准婵宝姐姐的镜头全转向了我,我的脸瞬间烧得通红。就在我快要慌神的时候,婵宝姐姐突然笑了,还温柔地指了指我身上的小O lu。那抹微笑像一束光,一下子驱散了我的紧张。我赶紧深吸一口气,鞠躬问好:“全红婵姐姐您好,我是新闻晨报小记者周允舜!”没想到,接下来的采访格外顺利,她耐心地回答每一个问题,语气亲切得就像身边的大姐姐。
这次经历让我彻底明白:采访没有那么可怕,偶像也不是遥不可及的星星。只要我们敢迈出“表达”的第一步,就能打破心里的“害怕壁垒”,甚至收获意想不到的温暖。
作为已经在小记者队伍里摸爬滚打了一段时间的“老队员”,今天也想给刚加入的弟弟妹妹们,分享3个我亲身体验后觉得特别有用的小建议:
第一,保持好奇心,多问“为什么”。拿到一个采访主题时,别只满足于表面信息,试着从读者的角度、从不同人群的需求出发,深挖背后的故事和意义。
第二,随身带本“灵感小册”。不管是活动现场看到的动人场景,还是采访对象随口说的一句真心话,哪怕只是一个有趣的表情、一个特别的动作,都立刻记下来。我之前采访非遗传承人袁家钊老师时,记下他说的“蛋雕就像走钢丝,一刀下去,要么成功,要么失败,无法补救,极度考验人的耐心和细心”。后来写进报道里,成了整篇文章的点睛之笔。
第三,抓住每一次实践机会。别害怕街采时被拒绝,别错过探展、研学营的名额。正是一次次在人群中鼓起勇气提问,一次次在活动中观察记录,我们的表达才会更流畅,视野才会更开阔,面对采访任务时,也才会更自信。
新学期就要来了,我相信每一位小记者都带着对“记录”的热爱而来。愿我们都能带着勇气出发,用眼睛发现美好,用文字传递温暖,在小记者的舞台上,绽放属于自己的光芒!
●上海市浦明师范学校附属小学东城校区 章歆怡
上学期,我跟着学记团的老师,像一个小小的“探险家”,去了好多有趣的地方!在上海科普民防教育馆,我学到了好多保护自己的“超能力”,知道了当紧急情况发生时,我们小朋友应该怎么做才能变得更安全、更勇敢。
我还去了“豆香园”,变身成一名“小小摄影师”!我用我的小相机,去寻找豆豆们的秘密。我拍下了毛豆毛茸茸的外套,也拍下了豆荚阳光下闪闪发光的样子。原来,只要我们用心观察,最普通的豆子也能变成镜头下的超级明星!
最让我惊喜的是,我把自己这些小小的发现和感受写了下来,竟然登上了《新闻晨报》!当看到自己的名字变成铅字的时候,我高兴得跳了起来!我还被评为“优秀小记者”,这份荣誉对我来说是最大的鼓励!
所以,亲爱的新记者们,请不要害怕。在这里,每一次活动都是一次神奇的旅行,每一次采访都是一次勇敢的挑战。只要我们大胆地去尝试、用心地去观察、认真地去记录,我们都能发现一个更棒的自己!
●浦东新区福山花园外国语小学 施怡诺
一年前的暑假,一个偶然的机会带我走进了晨报学记团。那时我对“记者”这个职业了解很少,只知道写了文章能在报纸上发表。我想:如果我的文章也能登在报纸上,那真是太酷了。
我对“学记团”这个陌生的名字满怀憧憬,却因为生病错过了盛大的开学典礼。老师特意给我寄来了学习用品。我迫不及待地穿上红马甲,背起小书包,翻开记者证和笔记本,心里美滋滋的——这就是当记者的感觉吗?从那以后,周六的线上学习是我特别期待的事情。老师教我们小记者采访礼仪,教我接触速记方法,教我们摄影的构图技巧;老师仔细修改我提交的每一篇文章……参加采访实践之前,老师教我怎样提出好问题。采访完成之后,老师和我们复盘总结,让我体会到挫折没有那么可怕。
记得我第一次街采地点在五角场百联又一城,我和搭档从这头走到那头,又从那头回到这头,面对熙熙攘攘的人群转了几圈也不知道从哪里开始。终于我们有了主意,鼓足勇气到咖啡店抓住排队的路人完成了第一单采访。有了经验就不那么紧张了,之后的采访变得顺利起来,还没到规定时间我们就完成了任务!
去年9月的一天,我收到一份珍贵的《新闻晨报》——我的日常习作登报了。这是我的文字第一次变成铅字。我爱不释手地看了好几遍,还带到学校放在图书角与同学们分享。从那以后,我积极参加记者团的各种活动,多观察,勤练笔,过去两个学期都荣获“写作之星”的称号。虽然写作的过程挺不容易的,但是我会坚持下去。只要坚持,我相信我们都会越写越好!
欢迎你们加入晨报学记团。相信你们也会和我一样在这里进步、成长,成为更棒的自己!
新闻晨报学记团
晨报学记团是新闻晨报依托强大的媒体资源,面向本市中小学生打造的课外教育实践平台。晨报学记团以“实践提升能力,经历丰富人生”为宗旨,以媒体人的视角和思维,创设各类课外学习场景,丰富中小学生的见识与感受,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在经历中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