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上5点出头,环卫工人郭叔在超市里买了两个菜包子,找张桌子坐下心满意足地啃了起来。包子蒸腾的热气氤氲了手机的摄像头,他的快乐感染到了屏幕前的观众。有粉丝在视频下方留言:“我每次看这个大叔的视频,就很想哭,他才是一个活人,我已经死了。”
去年年底,郭叔在网上发布了自己的第一条短视频。他的视频内容多为记录自己作为环卫工人的一天,很快,他就和来自福建的90+老人“梅英阿嬷”成为了“高能量老年人”赛道上的两个代表。迄今,他短视频的全平台浏览量已达1.3亿次,其中最高的一条被6千多万人围观。
年届六旬的郭叔说,自己想不到也想不明白,竟然有这么多人——尤其是年轻人对一个做环卫工的老头感兴趣。但在负责视频剪辑的女儿小郭眼中,这或许并不是一种偶然。因为父亲身上体现出一种当下的年轻人所向往的对生活的积极和热忱,他拥有一种可以带动大家向上的力量——这是他作为一个平凡的人,所拥有的不平凡的力量。
高能量老年人走红的背后
是主流人群价值观的变迁
郭叔来自山东,一开始,他在上海卖正宗的山东煎饼,那是1998年。没有固定的摊位和收入,但一做就是将近20年。这个山东人的勤力肯干和朴素实诚,给他带来了一批忠实客户。
环卫工工作辛苦,但收入稳定。郭叔做这一行已经8年了,他每天凌晨4点起床,不到5点就已到岗。他负责的那条马路一天需进行4次基本清扫,此外,还需持续进行巡回保洁。
工作时间早五晚九,其间会有2个半小时吃饭时间。他解释,正常的工作时间其实没有这么长,是自己主动要求加班,想着在体力允许的范围内多干一点也多赚点钱。
郭叔没有算过自己每天覆盖的清扫面积,但是他用计步器测过,从早上5:00到10:00,自己在5小时里走了3万多步。
这是份实实在在的体力活,刚开始干这一行的那个月里,他的饭量增加体重却跌了将近10斤。脚上磨出了水泡,但等水泡瘪下去,走路就再也感觉不到累了。到了这时候,他已经喜欢上了自己干的活。
郭叔做视频博主的初衷不是为了赶时髦。因为工作繁忙,他没有什么娱乐,拍视频对于他而言就是每天最好的自娱自乐。自从五六年前学会了使用智能手机,他就常拍些零碎视频记录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日常。他说:“过几年回头看看,是一种美好的回忆,很有意义。”小郭就建议他,不如索性发到网上。
但他不会用手机打字,所以小郭主动揽下了剪辑的活。“他之前就很喜欢拍零零碎碎的视频,比如扫地的小片段。我想既然我爸喜欢拍视频,就提议他可以拍自己一天的工作流程,然后然后他就开始拍了。”她说,“我爸执行力很强,头一天晚上我说完之后,第二天就发来六七十个视频。”她一边看一边理顺序,花了很多个小时。
郭叔的第一条短视频是去年12月31日发的,当时就爆了。直到今天他也没想明白年轻人为什么会对自己作为环卫工的一天感兴趣,但他很开心。他沉浸在那些评论里,“我很感动,他们的评论说实话给我很大的动力,我说以后要拍得更好。”
我们在留言中看到了粉丝们对郭叔真心实意的关心,他们为他贡献降低血糖的方法;甚至有粉丝担心他和外面的人合作视频的话因为分配不均而吃亏。
今年年初,福建90+老人“梅英阿嬷”的高能量视频也引爆了网络。由于两人都喜欢在视频里晒晒自己的一日三餐,网友们因此戏称,“你俩要是在一起,我们的口福就加倍了”。
后来,更多人加入了这条专属于老年人的赛道。
高能量老年人们在网络上走红的背后,其实多少反映出当下主流人群价值观的变迁。郭叔女儿小郭自己也是一个在上海打拼的年轻人,
“大家每天都很努力地生活着,有时候难免会心力交瘁,感到迷茫。因此我爸爸这种在高强度的工作中每天还能保持乐观向上的状态,感染到了很多年轻人,他们也想要获得更多积极的能量,他们也想充满活力。”
美国老板对他说,“你真的很棒!”
渐渐地,连老外也来他的个人平台里轧闹猛了。
有一回,郭叔正扫着地,听见马路对过有人喊他。转身一看,是个外国姑娘。“她叫我‘郭叔郭叔,朋友你好’,后来知道,她是在上海留学的英国学生。在网上看到我视频,认识了。找我加了微信,我都挺不好意思。”
网上越来越多老外开始围观他的视频,并给他发送私信。郭叔说,一般外国人提出要加自己微信的,只要对方能说中文,他都会加。他觉得被人认可总是好的,而且这些老外们认可自己,也是认可上海、认可中国的一种表现。
他微信联系人里有个在上海开公司的美国人,已经来中国6年了。刚来那会儿是交换生,去北京学了2年语言,又来上海读了3年大学。后来就在这里开了公司,专门卖衬衣。
他问美国人:“上海好吧?”对方回答:“上海好。”他又问:“有你们美国的华盛顿好吧?”美国小伙子说:“比华盛顿好!”
郭叔立刻觉得很自豪,在心里,他早就把自己当成了一个上海人。他在这里度过了人生一半的时间,他凭着自己的劳动和付出被这座城市所接纳。
聊得久了郭叔就问那美国人,为什么会看一个环卫工的视频。他告诉郭叔,环卫工在美国是一份很受人尊敬的工作,他们工资高、待遇好。但是看到中国的环卫工人,就觉得他们工作更认真负责,更踏实勤勉。所以,很多外国人来到上海旅游,其实都会被马路上的那些环卫工人所感动。“你真的很棒!”他对郭叔说。
对于郭叔的女儿而言,这份工作是对身体和心理的双重挑战。今年五一期间,她决定跟随父亲,体验他一天的工作。“其实我也没干活,就跟着我爸走了一天。但在体能和心理上真的都坚持不了,因为时间很长,你要在路上一直走,一直走,就觉得很难熬,但我爸一做就是8年。”她觉得,一个人要能把这一行干下来,除了充沛的体能之外,还非得心理上特别乐观不可。
这也是郭叔的视频具有感染力的关键原因——明明从事着一份这么艰苦的行当,但他总是在视频里面露笑容,一个人的知足常乐就这样明明白白反映在了脸上。
扔垃圾的人越来越少
环卫工得到的尊重越来越多
对于很多网友来说,郭叔的视频为他们揭开了过往自己所无视的城市光鲜外表下的另一面。“竟然有这么多乱扔垃圾的人!”这是大家最普遍的反应,但是根据他的经验,扔生活垃圾的人其实是在逐年减少。
这个几乎每天都在路上的人,他对于城市的发现是最直观也是最微观的。“咖啡店和面包房越开越多,很多网红和年轻人去打卡,现在一条路上都是这些新兴事物。”在他看来,这就是城市进步最有力的说明之一。郭叔有时候也想去这些网红店里坐坐,赶赶潮流,尝尝味道,但他没有时间也心疼钱。
郭叔感觉相比8年前或更早的时候,环卫工人如今普遍得到了更多尊重,这和他是不是网红没有关系。他记得自己有一次不小心扫到一个走在非机动车道上的女性的鞋子,虽然立刻道了歉,但对方不依不饶骂骂咧咧。
正尴尬的时候,先来了一个快递小哥车子一停,就开始帮他和对方讲理。又过了一会儿,一名正在执勤的交通警察也来主持公道:“人家是正常工作,侬本来就应该走马路上面的呀。”郭叔眼睛一热,“要是没他们帮我,我真不知道怎么办。因为问题不解决我还不能走,要不人家对我怎么看,以为俺们做什么理亏的事情对吧?”
在他看来,上海的城市发展一方面体现在越开越多的网红店和路上越来越少的生活垃圾上,另一方面就体现在这样的时刻,体现在人们对待自己的整体态度上。“好德超市的工作人员就说,看我衣服都汗湿了,让进去吹会空调。我说俺们环卫工人一身汗,进去影响人家做生意,我就宁愿不去了。”
此外,上海很多居委会近年来也为环卫工人和快递外卖小哥设置了专用的休息室,里面配备空调和饮用水,方便他们休息。但是他说,自己一般情况下不进去,因为不想添麻烦。“我一去,人家就把水拿过来,我都不好意思去了,觉得对俺太客气了。”
他注意到,像这样的休息室都是这些年里出现的,8年前自己刚干这一行时没有。
但最让郭叔感触深刻的,还是如今网格化的精细管理渗透进社区街道的各个层面,这极大提高了环卫工人的工作效率,从而也提升了市民生活的幸福感。
“现在都有监控室,管理人员在大屏上看到有人扔下的垃圾包,马上拍个照片发到工作群里,告诉我们具体地点。从发现到我们去处理,15分钟内就解决了这个问题。还有一种,比方我们看到出租车开过去漏油了,或者油漆涂料洒在路上了,我们自己处理不了,就拍个照片传到群里,这样管理的人就能及时派专人来进行处理。所以为什么现在的街道都那么干净?就是因为管理的人跟干活的人效率更高了。”
晨报记者 沈坤彧 丁梦婕
|